微型脑机接口问世:能置于毛囊间读数据
研发团队与背景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可穿戴智能系统和医疗保健中心携手韩国机构合作开发出了这种微型脑机接口。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乔治亚理工学院乔治·W·伍德鲁夫机械工程学院的哈里斯·桑德斯教授洪耀(Hong Yeo)开展这项研究主要是为开发新的传感器技术以支持医疗保健,他有脑机接口和柔性头皮电子设备的相关经验,深知需要更好的脑机接口传感器技术。
产品特点
尺寸与放置
这种微型脑机接口小到可置于头部的毛囊之间。它是一种新型的无痛、可穿戴的微针脑机接口无线传感器,由带有微型尖刺的十字形树脂制成,当置于用户头皮上时,尖刺会轻微刺穿皮肤来读取信号,每款设备还通过“蛇形互连器”电线最终连接到一台微处理器。
信号检测能力
能够稳定地检测长期脑信号。其技术使用导电聚合物微针来捕捉电信号,并通过柔性聚酰亚胺/铜线传输这些信号,所有部件被封装在不到1毫米的空间内。与传统的凝胶或干电极相比,该新型无线脑接口由于皮肤放置位置和极小尺寸,可能带来诸多优势,通过更接近信号源可显著提高信号质量并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便携性
目前的脑机接口系统由体积庞大的电子设备和刚性传感器组成,导致用户在日常活动中移动时无法正常使用。而洪耀教授及其同事构建的微尺度神经信号采集传感器,可以轻松地在日常活动中佩戴,为脑机接口设备带来了新的潜力。
实验结果
在一项研究中,六名受试者使用该设备控制增强现实(AR)视频通话,结果显示高保真神经信号采集可持续长达12小时,并且皮肤与传感器接触点的电阻非常低。受试者在白天大部分时间里可进行站立、行走和奔跑等活动,脑机接口能够成功记录并分类神经信号,准确率达到96.4%,能显示出用户所关注的视觉刺激。
应用前景
造福残障人士
未来有望造福残障人士,例如用于康复和假肢,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相关设备,提高生活质量。
推动机器与人类融合技术
洪耀教授认为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可穿戴脑机接口系统可能会实现实用且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