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又灵巧,机器人如何做到
近年来,具身智能机器人有诸多精彩表现,如从空翻到快跑,从进厂上岗到助人爬山等。要使机器人变得聪明又灵巧,可从硬件制造、软件研发、场景应用等多个方面实现:
硬件制造——赋予灵敏感知能力
触觉传感技术
触觉传感技术对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十分关键。比如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实验室里的仿生灵巧手,上面排布着近千个高精度触觉传感器,如同机器人的神经末梢。机器人伸手触摸外界物体的瞬间,便能够掌握压感、滑动、纹理等15个维度的信息,其精度足以辨识三四粒大米的重量。这使得机器人能像人一样感受到玻璃和棉花的触感差异,比如可以轻捏起草莓而不弄破,精准拿捏力度。
完整的零部件制造体系
以深圳为例,作为全球电子硬件供应链的核心枢纽,拥有完整的机器人零部件制造体系,无论是触觉传感器、激光雷达、伺服电机,还是动力足、机械臂、灵巧手,都能快速在周边找全配齐。这有助于企业快速迭代产品、降低成本,比如原本3个月的研发周期可缩短到一两周。
软件研发——打造聪明大脑
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
传统机器人只能按照预设路径重复动作,瓶颈在于智能不足。而在深圳自变量机器人科技公司,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为机器人装上了聪明的大脑。例如一台双臂机器人借助该模型,能实时判断衣物形变,智能调整力度,把散落的衣服折叠整齐。并且机器人无需编程、无需遥控,通过少量样本学习,就能学会摆放杯碟,无论杯碟的形状、大小和放立姿态如何,都能应对自如,就像人类凭直觉完成任务。未来还希望机器人能“看一次就学会”,甚至直接理解指令,自主完成任务。
人才与数据支持
人才方面:发展AI大模型,人才是关键。深圳在高校资源上相对不足,人才主要依赖外部引进。为此,深圳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人才招引,完善配套支持和政务服务,吸引人才推动大模型研发。
数据方面:数据是大模型发展的宝贵矿产。深圳正加快构建具身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和多模态训练开源数据集,涵盖30万组高频动作,支持人形机器人训练。同时,还将提供算力、语料等资源要素补贴,支持企业发展。例如南方科技大学魏振华团队的巡检机器狗,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走进多个城市建设现场采集数据、深化学习。
场景应用——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在多元场景中应用,机器人可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如在深圳宝安区某居民小区,四足机器狗承担起巡逻任务。小区地形不平坦且监控有盲区,轮式车无法抵达部分区域,而机器狗能步伐稳重地绕过花坛、迈上台阶,逐一检查安全死角,排查风险。机器狗上岗后,小区夜间人工巡逻时间减少了4小时,在实际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通过不断巡逻积累应对不同地形和情况的经验。
此外,还有如OmniH2O这种基于学习的全身类人机器人遥操作和自主系统,它使用运动姿势作为通用控制界面,人类能以各种方式用灵巧的双手控制全尺寸的类人机器人,包括通过VR耳机、口头指令和摄像头进行实时遥操作,还能通过从遥操作演示中学习或与GPT - 4o等前沿模型集成来实现完全自主,从不同技术路径助力机器人变得更聪明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