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神仙妖怪译名谈趣
《西游记》英译历程与背景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瑰宝,其英译历程已逾百年。从最早1895年蒂莫西·理查德(Timothy Richard)的译本,到1942年亚瑟·韦利(Arthur Waley)的经典译本,再到余国藩(Anthony C. Yu)和詹纳尔(W. J. F. Jenner)的全译本,每个时代的译者都在尝试破解文化密码,寻找最恰当的跨文化表达方式,这一漫长历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变迁。
《黑神话:悟空》中的译名特色
在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很多玩家注意到了与众不同的人物名称翻译。在英文语言设置下,妖怪被译为Yaoguai,黑熊精被译为Black Bear Guai。一些名词翻译采用拼音,比如悟空为Wukong,金箍棒为JinGuBang,游戏制作人表示因为这样既好听又清楚。不少海外玩家为深入理解游戏内涵,开始集体阅读《西游记》英译本。
常见神仙妖怪译名策略及案例
音译
以白骨精为例,音译为Baigujing,保留了原名的音韵美,但可能造成文化内涵的流失。音译的方式虽然让英文读者能够知晓原本的名称发音,但由于缺乏对中文文化背景的了解,难以体会到名称背后丰富的文化含义。
意译
同样是白骨精,意译为White Bone Demon,传达了基本意象,不过难以展现“精”字暗含的修炼成精这一深层含义。再如红孩儿,韦利将其译为Red Boy,简洁明了,却丢失了“孩儿”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余国藩的Red Child试图保留这种文化特质,但仍难以完全传达原文韵味。
创译
齐天大圣创译为Great Sage Equal to Heaven(意为与天齐平的伟大圣者),虽具文学性,但可能偏离原名的文化定位。创译往往是译者为了让英文读者能理解角色的大致特点而进行的创造性翻译,但在文化内涵的精准传达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部分典型角色译名分析
猪八戒相关译名
天蓬元帅:本是道教护法神、北极四圣之一,“蓬”字在神话传说中有神秘、威猛或不可捉摸的力量等象征意义。詹纳尔译为Pig Awakened to Power,“Pig”对应猪悟能的动物属性,“Awakened to Power”寓意他最终觉悟获得力量,英文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悟能”名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即通过觉悟和修炼来获得力量和智慧。
猪悟能:詹纳尔的翻译同上,体现了对这一名字文化内涵的挖掘。
猪八戒:詹纳尔直接翻译为Pig,并在需要解释其身份或背景时,使用Zhu Bajie或类似表述,同时也注意到了“八戒”这一名称所蕴含的宗教内涵,即戒除五荤三厌。
土地神译名
在《黑神话:悟空》中,土地神这一角色被译为the Keeper,能让玩家马上明白其看守的职责。在小说里,孙悟空常召唤土地神询问当地情况,土地神总是迅速现身提供必要信息和帮助,“the Keeper”的翻译简单直接地体现了其职能。
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译名
这两个《西游记》中的小喽啰名字有趣,在《西游记》中还有很多类似通过颠倒词序得出的花样百出的名字,如刁钻古怪和古怪刁钻等,但搜索结果未提及它们的具体英文译名。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本身就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给译者在翻译时带来更大挑战,需要在保留其趣味性和传达文化内涵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