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4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人工智能能“消灭”差生吗?[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5431
金币
95303
道行
1988
原创
2393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8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8:32

有代表提出,人工智能能“消灭”差生。要把手机还给孩子,让他们通过人工智能变得好起来,尤其是一些差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引导,成绩变得好起来。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代表们提雷人的建议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很多建议只是博人眼球,却根本不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或者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变样,会违背初衷。孩子们大多被手机困扰,经常沉迷在互联网中,不能自拔,甚至很多孩子有严重的网瘾,大人也有网瘾,却并不会被指出来,也不会被治疗。因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需要靠电脑和手机来操作。人们会被互联网的信息吸引,沉迷在电脑或手机操作之中,以至于形成了很严重的网瘾,却并不自觉。而网瘾这个词在主流媒体中逐渐消失,就等于消灭了网瘾,其实很多人都普遍具有网瘾,甚至把手机当成身体的一部分,一天不用手机就觉得身体少了什么似的,坐立不安。人工智能发展起来以后,似乎非常懂人类,可以代替人类做一些危险的工作,甚至可以代替人类计算和思考。有科学家鼓吹人工智能万能论,而且认为人工智能体具有独立人格,甚至会最终取代人类。人工智能可以给人们提供现成的答案,甚至可以通过“思索”,创作一些艺术作品,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从现在发展的状况来看,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会受制于条件,没有应用条件的地方,人工智能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即便学校引入了人工智能系统,也仅仅应用于简单的体育训练,课堂问答,却没有让人工智能完全操控课堂,没有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更不可能让差生借助人工智能学习。差生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才会被称为差生,很可能已经丧失了学习能力,即便有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借助人工智能来学习。因为他们讨厌学习,认为学习没用,而且丧失了学习能力,真学习起来就会三心二意,甚至学到一半就不学了,还有的根本学不进去。人们的智力会有一定的差别,聪明的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智力差的会非常费劲,甚至根本掌握不了老师教的知识或技能。换了人工智能,代替老师,就能够让差生变得成绩好起来吗?当然没有那么理想,即便老师对差生提携有加,耳提面命,非常费劲,也不一定能让差生的成绩好起来,人工智能就能比老师做得更好吗?当然不一定。即便差生沉迷网络,也不一定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更不会让人工智能帮助自己学习,而是会让人工智能帮助自己打游戏,帮助自己制定旅游的计划,制定做美食的方法等等。差生并不一定完全智力差,还有一些智力比较好的厌学,不喜欢整天跟着老师学习,也不喜欢写作业,更不喜欢考试,甚至中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

倘若这样的差生使用人工智能,就只会用人工智能做一些别的事,却不会让人工智能辅助自己学习。他们认为,玩人工智能并没有太多的乐趣,尤其是学习知识和文化的时候并不快乐,不如上网玩游戏或购物快乐,也不如上网聊天快乐,不如上网看影视作品快乐,不如刷短视频快乐。他们只会专注于上网的快乐,却不会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学习,也不会利用人工智能来学习。互联网早已经调教了他们的喜好,让他们专注于各种快乐,而学习却并不一定是快乐的,尤其是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很多学习步骤都是生硬死板的,还不如老师讲的生动。倘若差生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学一段时间就放弃了,甚至根本不会深入学习,而是会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项高科技技术,可能别人有用,而自己却没有什么用处。除了智力差的差生,智力正常的差生已经把兴趣点转移了,转移到互联网上其他快乐的事情上去,却不会转移到学习上来。他们丧失了学习能力,也丧失了探讨和研究能力,当然不会专注于学习了,更不会借助人工智能来学习。倘若是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学习,简直是事半功倍。突飞猛进。而差生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没什么用,即便借助人工智能学习,也是换汤不换药,并不想记忆知识点,也不想培养较强的能力,当然就学不到知识和技术,也仍然成绩比较差。

俗话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很多差生就是在装睡,在装傻,其实很聪明,却没有用到学习上。排除了智力问题之后,差生的差是学习态度造成的。只有端正学习态度,长期坚持学习,还要确立学习的价值观,才可以让成绩变好。而对于智力差的学生,应该制定切实有效的针对策略,让他们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增强印象,而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来培养。即便借助人工智能学习,智力差的学生也仍然不会被改变多少。而有上网经验的学生会通过人工智能干一些其他的事,却不会借助人工智能深入学习,更不会借助人工智能来提升做题能力。人工智能似乎成了差生们手中的玩具,而不是有力的学习工具。就好像一支笔,放在好学生手中,是学习的利器,而放在差生手中,就是做手工的玩具。关键还是对学习的态度有很大的差距,对学习的认识也有很多不同。差生成绩差,纪律性差,卫生的自我要求不严格,甚至表现为智力差,主要还是态度不认真,在心理上没有重视学习,没有认识到学习的真正价值,甚至根本不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而是认为学习是父母或老师的事,当然也就成了装睡的人。

人工智能可以用来改善差生的学习,但并不是唯一的办法,也不一定是有效的办法。代表的雷人提议还是不要再提了,孩子的手机该上交还是要上交,人工智能并不可能解决差生问题,不可能“消灭”差生,更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9310
金币
126858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95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08:34
人工智能能“消灭”差生吗?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真的消灭“差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但这一观点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消灭”差生的原因
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教育模式下,一位老师要面对众多学生,只能进行均衡教育,让学生考一样的考卷、学一样的内容。而人工智能拥有强大的算法,可以为每个小孩设计相应课程,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不同内容。例如,如果孩子喜欢鲸鱼,人工智能会提供和建立所有关于鲸鱼的知识;喜欢昆虫,就可以研究昆虫,不再受统一学习要求的限制,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自主性。

提升学习效率
人工智能能提供更多的解题方法,虽然它解题速度比人快,但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路,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它还能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与思维能力,不局限于单纯的解题。

人工智能难以完全“消灭”差生的因素
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差异
人工智能存在双面性,一部分学生能够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合理利用它来提升自己;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过度依赖它,甚至在学习中不加思考地使用其答案,导致自身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这种差异会使得即使有了人工智能,仍会存在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

课程教学内容和创新思维培养问题
目前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统一要求教学部分较多,学生很难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兴趣。若不改变这种情况,即使有了人工智能满足差异化学习的条件,学生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而且人工智能可能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合理引导,学生可能会局限于人工智能提供的思路和方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情感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老师和孩子之间会建立深度的情感联系,把孩子培养成有思想、有价值判断的人,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情感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情感教育,学生在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影响其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仅靠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消灭”差生。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了诸多积极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差生”的存在,但要完全“消灭”差生,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情感教育等多方面因素。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5431
金币
95303
道行
1988
原创
2393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8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8:33
  上文的观点非常中肯。确实,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其潜力和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和挑战。以下是对您观点的几点补充:

  1. 人工智能可以作为辅助工具,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反馈,但并不能替代老师的角色。老师的情感关怀、激励和引导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这是机器难以取代的。

  2. 差生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单纯依靠人工智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3. 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数字鸿沟,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如何让所有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4.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遵循适度原则,不能过度神化其作用。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其应用方式。

  5. 对于差生来说,更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人工智能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关键还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转变。

  总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大有可为,但也要理性看待其作用和局限。我们既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又要避免过度依赖和神化。关键还是要立足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人工智能只是工具和手段,最终还要靠人来发挥其价值。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