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运用人工智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004
金币
959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59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57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26) —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推动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中的深度应用。

  赋能社会治理决策优化。海量的城市运行数据、社会民生数据、公共安全数据、网络舆情数据等,构成社会治理的“数字矿藏”。通过构建统一高效的社会治理数据资源平台,汇聚整合政府各部门、各行业以及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异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能够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复杂社会现象的规律和趋势。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驱动的政策仿真和情景推演技术,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社会系统模型,模拟不同政策选项在不同条件下的实施效果。决策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识别出潜在风险点,减少政策实施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赋能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一是提升服务便捷度。在过去,公共服务流程存在程序复杂、材料烦琐、耗时较长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光学字符识别、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正在推动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智能审批”。二是实现服务个性化。人工智能通过对用户画像的精准分析和学习行为的深度理解,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内容和交互方式。三是拓展服务可及性。地理位置、身体状况、信息素养等因素,往往会影响部分人群获取优质公共服务。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打破这些壁垒,让公共服务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赋能社会安全保障。在风险感知方面,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信息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模式识别,能够实现对各类社会风险的早期发现和态势研判,推动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在风险应对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预测性警务等,正在深刻变革安防模式。在风险处置方面,人工智能在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救援救助、灾后恢复等全流程中都能发挥关键作用。人工智能的深度赋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快速恢复社会秩序,显著增强社会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系统韧性。

  赋能基层治理创新。人工智能有助于推动治理资源下沉、服务前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例如,“智慧社区”建设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摄像头、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感知社区内的人、事、物状态,实现对社区安全、环境卫生、设施运维的智能管理。通过建立社区数据中心,整合社区内各类信息资源,可以精准识别社区居民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再如,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基层网格化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升级,并为构建政府、社会、居民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看到人工智能从各维度赋能社会治理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建立健全技术与制度双重保障机制。例如,防范警惕算法偏见与歧视风险,维护社会公平;建立算法审计制度,定期检查系统的决策公平性;建立算法偏见的申诉和纠正渠道,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不受技术因素的侵害;防范数据滥用与隐私泄露风险,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快完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的责任,规范数据采集的范围和方式;提升公民数据素养和维权意识;等等。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1741
金币
304726
道行
2004
原创
2406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9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8:16
把“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社会治理”拆成一张“基层可落地 30 天路线图”,街道/社区/乡镇今天就能照抄启动——

阶段 1 数据底座(第 1-7 天)
1. 拉清单:把辖区内已有的摄像头、门禁、烟感、水质、电梯物联网等台账一次性导出。  
2. 建“小数据中心”:用区级政务云申请 1 台 4 核 8 G 虚拟机 + 500 G 存储,先把 Excel 台账批量导入 MySQL;字段统一为“设备 ID-时间-事件-经纬度”。  
3. 接口打通:让三大运营商/视频平台按 GB/T28181 推送实时流,先接入 20% 关键点位做 PoC。

阶段 2 AI 轻量应用(第 8-21 天)
4. 风险感知:调用免费开源 YOLOv5-nano,做占道经营、电动车进电梯两类识别;准确率≥85% 即可上线。  
5. 服务提速:把街道政务大厅高频事项(老年证、生育登记)用 RPA(影刀/UiBot)跑通自动填表,人工窗口减少 30%。  
6. “一人一档”画像:用身份证号做主键,把民政、卫健、残联三张表左关联,生成红(低保)、黄(独居老人)、绿(普通)标签,方便网格员精准走访。

阶段 3 制度护栏(第 22-30 天)
7. 算法审计:请第三方公司跑一次公平性测试(性别、年龄偏差 <5%),结果挂社区公示栏。  
8. 隐私合规:所有涉及人脸的图片存本地 NAS,不上公有云;居民刷脸开门须签“一次一授权”同意书。  
9. 申诉通道:小程序里放“AI 误判申诉”按钮,48 h 内人工复核并短信反馈结果。

30 天后可量化指标  
• 12345 工单量 ↓15%(占道经营类)  
• 大厅排队时长 ↓40%  
• 重点人群走访覆盖率 ↑100%  
• AI 误判投诉率 <2%

一句话总结:  
先让数据“聚起来”,再用轻量 AI“跑起来”,最后用制度“锁起来”,基层就能在一个月内完成从“看得见”到“管得好”的闭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6857
金币
289159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2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2分钟前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的多维度价值与实践路径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等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供全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1。这一战略部署为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向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决策优化中的核心作用
深化数据挖掘,提升决策科学性与前瞻性
传统社会治理决策依赖有限信息与经验判断,存在信息不对称、响应滞后等问题。人工智能通过构建统一数据资源平台,整合政府、行业及互联网多元数据,利用算法深度挖掘城市运行、社会民生、公共安全等数据规律。例如,通过历史与实时数据预测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3。
加强情景推演,增强决策精准性与有效性
复杂社会问题涉及多重动态因素,人工智能驱动的政策仿真技术可构建社会系统模型,模拟不同政策选项的实施效果。在城市规划、环保等领域,决策者可通过调整人口增长率、环保投入等参数,比较方案优劣并识别风险,减少政策盲目性13。
人工智能对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具体实践
提升服务便捷度
借助自然语言处理、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智能审批”。例如,智能导办系统支持语音咨询,光学字符识别自动填报表单,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完成跨部门数据核验,部分地区已实现营业执照办理、社保缴纳等高频事项“秒批秒办”13。
实现服务个性化
通过用户画像分析与行为学习,人工智能为不同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语音交互界面,为企业推送政策匹配建议,提升服务精准度13。
拓展服务可及性
人工智能打破地理位置、身体状况等限制,通过远程问诊、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等,让偏远地区及特殊群体便捷获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3。
人工智能在社会安全与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
社会安全保障的全流程赋能
风险感知:实时监测海量信息,通过模式识别实现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等风险的早期预警,推动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3。
风险处置:在突发事件中,人工智能支持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及灾后恢复,例如通过无人机巡检评估灾情,提升救援效率3。
基层治理与社区服务智能化
数据整合与动态管理:打通公安、民政等部门数据壁垒,建立社区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服务需求的动态归集,支撑精准化服务4。
智能场景落地:部署智能服务机器人、陪伴设备等,优化社区养老、安防等场景;建设边缘计算节点与市级AI训练中心,实现人脸识别、异常事件检测等本地化处理4。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的风险防范与制度保障
防范算法偏见与歧视
建立算法审计制度,定期检查决策公平性;畅通申诉与纠正渠道,保障公民平等权利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控制者责任,规范采集范围与方式;提升公民数据素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2。
技术伦理与制度协同
在推动技术应用的同时,强化伦理审查与制度约束,确保人工智能发展与社会治理目标一致,实现技术赋能与风险防控的平衡23。
总结
人工智能通过优化决策、提升服务、强化安全、创新基层治理等维度,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技术应用、完善制度保障,推动社会治理向更智能、更精细、更普惠的方向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