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为什么贾宝玉在薄命司见到的第一个判语是晴雯的?[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582
金币
969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8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12

贾宝玉在薄命司打开第一本判词为何偏偏是丫头晴雯的?有三个原因,一个用来打脸袭人,一个用来解决百年之谜,最后一个叫人心疼。

《红楼梦》的第五回,贾宝玉睡在秦可卿的床上,神游了太虚幻境。在这里,他被警幻仙姑引至薄命司处,当他随手取下一本册子打开,最先看到的是一幅画,但这幅画非山非水,而是水墨滃染的一片水雾而已,跟在图画后面的是一首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我们都知道,这是首判词对应就是晴雯。判词中点到了晴雯卑贱的出身,也透露了她因小人毁谤而早早消逝的结局。
晴雯虽然是贾宝玉的贴身丫头,但贾府这种钟鼎之家,随便一个主子都有好几个丫头,所以整一个贾府,丫头就有上百之数,而且相较于鸳鸯、平儿等几个大丫头,晴雯在丫头中的地位并不算最高。

另一方面,薄命司的正册有十二金钗,她们都是正经小姐,而且与四大家族关系最为紧密。然而贾宝玉打开的第一本册子,既不是贾府身份更高的丫头,也不是金尊玉贵的主子姑娘们,这是为何?
众所周知,作为古典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乃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作者行文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安排贾宝玉第一个打开晴雯的判词,必然是别有用意的,那么,作者的用意究竟是什么?一,打脸自以为是的花袭人
贾府这么多丫头,花袭人和晴雯的人生经历是最为相似的,她们一样被卖到贾府为奴,最开始都是服侍的贾母,后来又被贾母拨到给了贾宝玉。
两人都服侍贾宝玉后,袭人在地位上都是压晴雯一头的,她的月钱也比晴雯高一级,而晴雯是二等丫头,与麝月、秋纹等人是同一级。

在与贾宝玉偷试后,袭人和贾宝玉亲近了一段时间,后来更被王夫人暗中提为宝玉的姨娘,月钱与姨娘持平。
正因此,袭人一直将自己放在怡红院女主人的位置,不仅私下跟贾宝玉闹冷战,当着其他丫头的面,也会暴露自己的内心,譬如她当着晴雯的面将自己和贾宝玉说成“我们”,直接将自己和晴雯划出一条界限,因此也遭到晴雯的挖苦。
而在第七十七回,王夫人血洗怡红院后,晴雯被撵出贾府,贾宝玉惊魂未定痛哭流涕,称怪不得阶下的海棠花平白无故死了半边,原来是早就有预兆。
谁知花袭人一听这话不乐意了,她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

说来真叫人唏嘘,晴雯在贾府时,花袭人行事都得忌讳她半分,一来因为晴雯性子急且真,万一惹毛了她,自己和宝玉那点事可能被捅得满城风雨;二来晴雯因为性情桀骜,冰清玉洁为宝玉所喜,自己也不敢与晴雯正面冲突。现在晴雯一走,花袭人便无所顾忌了,撕下多年的伪装,一句“晴雯是个什么东西”道出埋藏多年的怨愤。而后面的一句话,更直接见证了袭人的狂妄,在袭人看来,她一直可以都在晴雯之上,无论地位抑或受宠。
然而,作者却早早在第五回告知我们真相,晴雯的次序本来就在袭人之上。
袭人看似地位高,但那仅局限于做一个奴才。而无论品格或是与在宝玉的感情以及在宝玉心中的分量,她都排在晴雯后面。
袭人狂妄自称晴雯灭不过她的次序,可作者却将其判词排在晴雯之后,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堪称大型打脸现场。

二,侧面点出黛玉和宝钗的次序
因为被置于同一首判词,两百多年来,林黛玉和薛宝钗孰轻孰重,一直是读者争论不休的话题。
作者估计是个恶作剧高手,在判词中,林黛玉占第二与第三句,薛宝钗占第一句与第四句,实在分不出伯仲。这种基调几乎延续了全书,为了分出两人轩轾,甚至不少读者大打出手。
而对于这个百年难题,作者早就通过细节暗示了我们答案,这个细节就是晴雯和花袭人判词的先后顺序。
略谙《红楼梦》者皆知,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无论在外形还是性情上,都与林黛玉无比相似,王夫人就跟王熙凤说过她“眉眼像你林妹妹的”,这也成为了她被王夫人仇视的缘故。

而花袭人呢,无论表面上沉稳端庄的行举,还是深沉细腻的城府,或是迎合封建礼教的价值观,都如出一辙,所以袭人就是薛宝钗的另一个副本。这也是她被王夫人所喜的缘故。
作者就是用王夫人恶晴喜袭暗示了她最终选择弃黛择钗。
所以,晴雯和袭人在薄命司的排位,也映射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真正的排位,晴雯的判词是又副钗之冠,映射了林黛玉才是真正的群钗之冠。三,晴雯之死拉开“千红一哭”的序幕
第五回时,作者便点明《红楼梦》的就是一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无论锦衣玉食中成长的主子姑娘还是受制于人的奴才丫头,在贾府这座大厦倾塌时终归风流云散。
而晴雯,就是拉开这出悲剧的第一位女儿。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抄家的一个预演。显然,贾府抄家时,众女儿将面临狂风骤雨的摧残,而大观园抄检后,王夫人的摧花折柳之手第一个就伸向了晴雯,原本卧病在床的晴雯被撵出贾府后才几天,便在不甘中香消玉殒。

晴雯的悲剧,就是贾府众女儿悲剧的预演,晴雯之死,象征着一众金钗即将被卷入狂风暴雨,最终风流云散。
哪位要问了,为何偏偏用晴雯作为这场悲剧序幕的开端?无非因为,作者心中,晴雯与黛玉一样,最为纯洁,最为真挚,最为热烈也最为天真烂漫,是最能代表女儿美好品质的人罢了。
以上三点,就是贾宝玉在薄命司为何第一个翻开的是晴雯判词的原因。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9844
金币
318390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65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02
贾宝玉薄命司初见晴雯判词的原因解析
判词出场顺序的层级设定
贾宝玉在薄命司所见判词的出场顺序,严格遵循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层级倒叙排列。警幻仙姑明确指出,正册收录的是“紧要者”,即出身、才华、气质均属上层阶级的女子;副册与又副册则依次“次之”,主要体现家世与社会地位的递减。因此,宝玉首先翻阅的是又副册,而晴雯作为该册首位人物,自然成为判词呈现的开端。这种从“下册人物”到“正册核心”的递进,形成了叙事上的“从低贱到高贵”的进阶过程,既符合小说“由小见大”的铺陈逻辑,也暗示了底层女性命运对上层贵族悲剧的铺垫作用。

晴雯的特殊象征意义
晴雯在又副册的首席地位,与其在小说中的精神纯洁性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多重细节强调其“清白”特质:即使被污蔑与宝玉有染,临终前仍由“灯姑娘”(多姑娘改名)作证其贞洁;而正册中除黛玉外,多数女子(如可卿、妙玉)均存在“不洁”或妥协的经历1。这种设定使晴雯成为“薄命司”中少数未被世俗玷污的女性符号,其判词的率先出场,暗含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纯粹悲剧”的优先控诉。此外,晴雯作为“晴为黛影”的重要镜像人物,其命运与黛玉形成互文——二者均以“洁”立身却终遭毁灭,这种“从清纯到堕落”的叙事链条(晴雯为首、可卿为末),强化了小说对“情”与“礼”冲突的批判。

作者的叙事策略与心机
从创作手法来看,晴雯判词的前置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文学结构技巧。首先,通过又副册、副册的铺垫,能避免正册人物(如钗黛)过早暴露命运线索,保持叙事悬念;其次,晴雯与袭人、香菱的判词仅配“图谶”而无“红楼梦曲”,与正册十二钗形成文体差异,既凸显正册人物的“额外关注”,也通过对比强化阶层不平等1。此外,判词顺序与人物实际出场顺序的颠倒(如香菱在小说中最早出场却列副册首位),可能暗含“倒叙解读”的暗示,即需结合后文情节逆向破解判词深意,晴雯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与黛玉的“玉带林中挂”形成命运的前后呼应。

宝玉视角的情感投射
从人物心理层面,宝玉对晴雯的特殊情感影响了判词的阅读顺序。尽管袭人在怡红院的实际地位高于晴雯,但宝玉内心更珍视晴雯的叛逆与真性,这种主观偏好使其“顺手翻开”又副册时,下意识聚焦于晴雯。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既展现宝玉“情不情”的性格特质,也暗示其对世俗等级观念的无意识反抗——在他眼中,晴雯的“紧要性”超越了身份差异,成为情感意义上的“首席”。

总结:多重逻辑的交织
晴雯判词的率先出场,是层级设定、象征意义、叙事策略与人物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遵循了“从次到主”的结构逻辑,又通过人物特质与镜像关系深化主题,更暗含作者对封建等级制度与人性异化的双重反思。这种安排使《红楼梦》的悲剧叙事从底层女性的血泪开始,逐步扩展至贵族阶层的覆灭,最终完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宏大悲剧图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