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争产大战:宗馥莉的多面人生
关于娃哈哈争产大战的报道已经数不胜数,但今天我想聚焦于这场豪门恩怨中的核心人物——宗馥莉。她不仅是这场继承权争夺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更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性的女性企业家。
争产大战背景
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一生低调专一,有“布鞋富豪”的美名,而独生女宗馥莉也一直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唯一继承人。然而,宗庆后离世后,三个此前从未公开露面的弟弟妹妹突然粉墨登场,带着宗庆后生前在香港设立的信托文件,宣称自己同样拥有继承权。这三个弟弟妹妹分别是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他们主张自己合法拥有信托账户里的18亿美元,还有未到账的3亿,总共21亿美元。
宗馥莉则拿出独生子女证和父亲遗嘱,证明她是家族海外资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但弟弟妹妹说遗嘱有漏洞,因为没有家族人在场作证。事情的最新进展是:8月1日,香港高等法院率先作出临时裁定:禁止宗馥莉动用信托账户中的资金,并要求她归还此前划走的108.5万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宗馥莉输了。信托是否成立、三人是否有权继承,都要看之后在杭州的诉讼结果。
宗馥莉的性格与成长
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对宗馥莉给出过很不客气的评价:“从小自私,六亲不认”。娃哈哈内部的某些老臣也曾经对媒体说她:“行事较为极端,生活里会频繁更换司机、保姆、保洁,家里冰箱也安装了摄像头。”如果我们仅从他人的叙述里拼凑宗馥莉的形象,或许真的很难用“讨喜”来形容她的性格。
但如果稍微了解她的成长轨迹就会明白,这种“不讨喜”并不是缺陷,而是一种铠甲。对于一个出生在复杂家族并最终坐上权力宝座的女性来说,“不讨喜”很可能正是她能活下来的方式。她14岁那年就被送去美国读书。随行人不是她母亲,而是娃哈哈高层杜建英——三个私生子女的母亲。宗馥莉在美国上学期间,眼见杜建英怀孕、生产、育儿。她的内心曾经涌起怎样的惊涛骇浪已不可考,但这对她铜墙铁壁一样的坚硬性格一定是有深远影响的。
商业上的果敢与创新
入职娃哈哈之后,宗庆后曾经给宗馥莉安排过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说是帮她更快适应管理。但这些“老同志”显然并不打算适应她。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节奏,面对宗馥莉的创新举措,他们不想改、不想动,更不想被一个年轻女性指指点点。宗馥莉二话没说就把他们辞退了,而念旧情的宗庆后事后又把他们一个个请了回来。这件事在娃哈哈内部传得很广,也成了她“强硬、不近人情”的例证。
宗馥莉不是不清楚父亲那一代人的做事方式,只是她知道自己没办法照搬。要让一个老品牌焕发新生,就势必得有人去打破旧的秩序。她愿意成为那个众矢之的。在一次采访里,她讲过一个小故事:某个海外经销商向公司员工行贿,她要求立刻终止合作,因为这已经违反了合同和制度。宗庆后却觉得可以灵活处理。这件事情,同样也没少被人当作是宗馥莉“性格极端”的罪证。
生活中的奢华与品味
和父亲维持了多年的节俭人设不同,宗馥莉从小就成长在丰裕的物质环境之中,她并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消费水平。她曾在采访里说过,自己对钱没有概念,花几百万买一块表,就是为了开心。她的珠宝收藏都很厉害,品位不一般。像这款宝格丽Divas' Dream系列耳环就是以罗马浴场的扇形马赛克为灵感,结构层层递进,彩宝与钻石错落有致,很有戏剧张力。
结语
宗馥莉的身上有许多传统评价体系无法定义的棱角。她并不讨喜,也不试图去讨喜。她不靠性别争取优待,而是以锋利和果断夺取应得的位置。虽然她和普通人之间有巨大的阶级差异,但是她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能——当一个女性决定不再温顺的时候,或许她就可以成为制定规则的人了。
这场争产大战究竟宗馥莉能不能获胜?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