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一部值得全中国、全世界观看的历史史诗大片
---
一、电影背景与核心价值
《东极岛》是一部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讲述1942年10月,一艘载有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船舰“里斯本丸”号在浙江舟山东极岛海域被美军潜艇击中后,日军试图掩盖罪行、封锁战俘逃生通道,而东极岛上的中国渔民冒着枪林弹雨,驾着简陋木船展开生死营救的故事。
电影通过主角阿赑(朱一龙饰)与阿荡(吴磊饰)兄弟的视角,全景式再现了这场尘封的历史壮举,展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勇气与民族气节。
---
二、电影的三大亮点
1. 精良制作与震撼视效:为大银幕而生
- 水下拍摄技术领先:本片是华语影史水下拍摄时间最长的电影,主创团队历时70多天、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水中,力求还原真实海难场景。
- 场景搭建极致还原:影片使用亚洲最大恒温水景棚,搭建5个专业水棚、16处水下置景,1:1还原“里斯本丸”巨轮,并打造二十多艘传统木质渔船。
- 沉浸式视听体验:
- 巨轮沉没、海水涌入船舱、漩涡吞噬生命等画面极具窒息感;
- 配合海浪声、枪声、风声、渔民号子等音效,构建出真实感极强的听觉世界;
- 航空俯拍下渔船如落叶般漂泊于巨浪之间,视觉冲击震撼人心。
> 观影建议:推荐IMAX厅观看,沉浸感与临场感更佳。
2. 血肉丰满的人物群像:真实、立体、有灵魂
- 朱一龙饰演的阿赑:从保护弟弟的普通渔民,到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完成人物弧光蜕变,展现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屈与善良。
- 吴磊饰演的阿荡:代表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情感,将“海上有难必救”的信念刻入DNA。
- 倪妮饰演的阿花:打破传统女性形象,砸开祖宗祠堂的墙,带领渔民出海救人,展现巾帼豪情。
- 倪大红、陈明昊、杨皓宇等配角:个个形象鲜活,共同书写中华儿女的伟大群像。
3. 超越种族的人性光辉:历史真相与民族精神的双重唤醒
- 直击日本篡改历史的行径:影片用影像为历史作证,揭露日军掩盖罪行、将营救功劳归于自己的荒谬言论。
-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影片展现中国跨越国界、种族的大爱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 激发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 当看到先辈用木船对抗钢铁巨轮、拯救异国生命,每个中国人都会思考:“如果是我,会怎么做?”
- 这种精神传承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
三、面对网络质疑的回应:身正不怕影斜
1. 质疑“谄媚西方”?——睁眼说瞎话
- 英军战俘始终以“受害者”身份出现,被日军关在船舱中如同牲畜;
- 中国渔民是绝对主角,导演镜头语言克制客观,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大义与人道主义精神;
- 若连这种精神都被曲解,说明质疑者心理阴暗。
2. 质疑“从英国人视角出发”?——历史无知的表现
- 1942年,英国是反法西斯同盟成员,英军是我们的现实盟友;
- 救援盟军本身就是对日军的反抗;
- 影片视角始终聚焦在中国渔民身上,兄弟俩的成长轨迹展现了中国人从忍受到反抗的心路历程。
3. 质疑“丑化渔民形象”?——误解与偏见
- 渔民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是真实历史还原;
- 朱一龙、吴磊等演员为贴近角色提前两个月训练、晒黑、练出渔民体型;
- 所谓“暴露”“丑化”纯属恶意解读,真实渔民本就粗犷、强悍、充满生命力。
4. 质疑“抗日精神需外国人激发”?——颠倒因果
- 阿荡救人是出于本能,与被救者身份无关;
- 陈先生觉醒因日军杀害妇孺,李元兴转变因日军向送葬队伍开枪;
- 阿赑的爆发源于弟弟被杀,民族血性源自对日军的仇恨;
- 《满江红》的反复出现点明主题,民族气节早已深入骨髓。
---
四、为什么《东极岛》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观看?
1. 真实历史,真实感动
- 每一个画面都有据可查,不是虚构;
- 每一个感人瞬间都确有其事;
- 83年前,正是这样一群渔民,在生死关头选择了大义。
2. 震撼视听,世界水准
- 沉船、百船竞渡等场面达到世界级制作水准;
- 只有在大银幕上才能完全体验其冲击力;
- 是一部“为大银幕而生”的电影。
3. 文化自信的最好表达
- 不是口号,不是说教,而是真实行动;
- 面对强敌不退缩,面对弱者施援手;
- 展现的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 是一部真正体现中国精神的电影。
---
五、结语: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座丰碑
《东极岛》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民族的脊梁;一声呐喊,唤醒沉睡的记忆;一座丰碑,铭刻英雄的壮举。
> “记住东极岛,记住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渔民,记住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中国人是如何用血肉之躯撑起民族的脊梁。”
在这个需要文化自信的时代,《东极岛》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它值得所有人的电影票,因为它敢于直面历史,敢于揭露真相,敢于展现中国人最真实的模样。
---
推荐指数:★★★★★(五星推荐)
适合人群:所有中国人、历史爱好者、爱国青年、家庭观影
观影建议:IMAX厅最佳,建议带上家人、朋友一起观看,感受民族精神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