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能绕过人脸识别的AI,已经盯上了你的银行账户。[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879
金币
552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03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2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34

就前段时间的事情,南京那边发生了一起诈骗案。

195万多条隐私信息,最后只黑了一万五,看上去这哥们好像还挺有良心。
哥几个也别掉以轻心,因为这种倒霉催的事情,你是真不知道哪天会不会让自己给碰上了。。。
大概两个多月前,自媒体博主@远方青木发文,说自己有个60万粉丝的小号突然开始大量群发诈骗信息。不查不知道,一查发现不光账号密码被改了,就连公司法人都被换了。
没多久,@表舅是养基大户也发现,自己平时写美股的账号,给粉丝推了股市杀猪盘的引流广子。

再后来是@秦小明、@猫笔刀,这些账号都有类似的遭遇: 公司法人变了,账号被盗了,然后粉丝也差点让人骗了。
所以,如果哪天突然收到差评给你推荐稳赚不赔的股票,千万别信,要真有那信息差,那不得差友每人一根金条? (这也别信

昨天偷你的钱,今天换公司法人,明天不知道会不会 盯上世超公积金账户里那三瓜两枣。

这套流程,有两个很关键的地方, 一个是数据怎么来,以及算法怎么处理这些数据。
数据怎么来?看摄像头。

优点是便宜,但安全性就不好说了,一张高分辨率的照片或者视频就可能糊弄过去。

不过问题又来了,如果这张脸是AI精心打扮过的呢?
生成式AI, 更是让骗子狂得有点不知天地为何物。10分钟骗走430万,冒充公司CFO诈骗将近2亿元。。。再加上开头提到的那些案例,用伪造好的AI换脸视频和面具骗过摄像头,已经是比较常见的欺骗手法了。

就算加了让你 摇摇头、张个嘴的活体检测,AI换脸的视频同样也有概率能绕过去。
至于原因,世超觉着跟系统的工作原理脱不了干系。
根据傲客的说法,系统不光会在收集人脸数据的时候出岔子,数据处理、使用还有存储环节,同样也有漏洞。
傲客给世超举了个,当年牛奶里掺了三聚氰胺的例子。机器检测牛奶里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检测牛奶里的氮元素含量,而三聚氰胺的氮含量高还便宜, 机器才不管你这玩意儿人喝了有没有毒。


还有研究人员,向系统展示了一个带有攻击指令的二维码,结果系统按照既定流程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连人脸都不是,最终还匹配成功了。
这就好比,AI换脸是伪装成住户骗保安,“二维码”“花纹眼镜”则是偷偷溜进了安保中心,对监控动手脚。
而且这安保大队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更别提有点手段的,能直接上后台把住户信息都给篡改了。
另外根据贝壳财经的报道,有些黑产人员胆子还特别大,直接把能过哪些政务平台,摆到了明面上。

说不担心是假的,主要现在动不动就要刷脸, 这玩意儿他喵的还没法儿改密码,唯一的方法只有回娘胎重造。。

就比如在输入环节做 交叉验证,3D结构光负责建模,红外看看有没有真人的温度。。。这法子虽说不能百分百杜绝攻击,但至少伪造的成本上去了。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157
金币
361600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0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51
南京诈骗案与AI换脸技术的滥用

近期,南京发生了一起涉及195万多条隐私信息的诈骗案,尽管最终只黑了一万五,但这一事件揭示了当前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严峻形势。此类事件不仅对个人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对社会信任体系造成冲击。

自媒体账号被盗与诈骗手法的演变

自媒体博主@远方青木、@表舅是养基大户、@秦小明、@猫笔刀等人的账号被盗事件,进一步暴露了网络账号安全的漏洞。这些账号不仅被用于群发诈骗信息,甚至公司法人信息也被篡改,给博主和粉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

AI换脸技术的滥用

AI换脸技术的滥用,使得诈骗手段更加隐蔽和高效。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使得骗子能够通过伪造的视频和照片轻松骗过人脸识别系统。例如,10分钟内骗走430万、冒充公司CFO诈骗近2亿元的案例,都显示了AI换脸技术在诈骗中的巨大威力。

人脸识别系统的漏洞

人脸识别系统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收集环节:系统在收集人脸数据时可能存在误差,导致误识别。
2. 数据处理环节: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使得伪造的数据能够通过验证。
3. 数据存储环节:存储环节的安全性不足,可能导致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防范措施

为了防范AI换脸技术带来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多因素认证: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增加其他认证方式,如密码、指纹、声纹等,提高安全性。
2. 活体检测:通过摇头、张嘴等动作进行活体检测,虽然AI换脸视频也能绕过这一环节,但可以增加伪造的难度。
3. 交叉验证:结合3D结构光建模和红外温度检测等技术,提高伪造成本。
4. 系统升级:定期对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修补已知漏洞。

结论

南京诈骗案和AI换脸技术的滥用,再次提醒我们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诈骗手段,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警惕,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同时,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技术研究和法规制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环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