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疾病预防]鼻塞与慢性病有关,医生强调:常鼻塞的人,要检查有没有这5病[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0432
金币
371488
道行
2004
原创
2418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4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26) —

谁能想到,小小一个鼻塞,竟然能和慢性病扯上关系?很多人以为鼻子不通气就是感冒余毒未清,撑几天就过去了,可有些人鼻子一年四季都像被封了口的水龙头,滴水不漏,清晨擤鼻涕,晚上靠嘴喘,活脱脱成了个“张嘴呼吸的行走雕像”。医生提醒:常鼻塞真不是小事,背后可能藏着5种慢性病,不能不防!

王阿姨今年刚退休,打算去云南养老,结果一到高原地带就气喘吁吁。她原以为是“海拔反应”,可回到老家后依然鼻塞头晕,去了医院一查,医生皱着眉头说:“您这是鼻甲肥大引起的鼻腔通气受阻,还合并了高血压心功能不全。”

王阿姨当时就愣住了,原以为鼻塞是小毛病,没想到背后竟藏着三条“老虎”。这就是鼻塞的可怕之处——它不是病,却可能是病的报警器。

不少人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擤鼻涕,像挤牙膏一样把鼻子“清空”。长时间鼻塞,其实容易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大脑供氧不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心肺功能

你以为你是“睡不好”,其实你可能就是“吸不顺”。睡着了鼻子不通气,只能靠嘴呼吸,结果打鼾声比隔壁装修还响,连隔壁老王家的猫都被吓跑了。

慢性鼻炎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数据显示,在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3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鼻炎,大多数人都以为是“鼻子敏感”,结果拖着拖着就拖成了气道慢性炎症,一拖就是几年。

这种慢性炎症反复刺激鼻黏膜,会让鼻甲组织增生、肥大,最终形成长期堵塞状态,像鼻子里塞了两团湿毛巾,怎么也通不了气。

除了鼻炎鼻息肉也很容易“伪装”成鼻塞。它就像鼻腔里偷偷长出的“蘑菇”,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你整天像感冒了一样。

有一位出租车司机老张,常年鼻塞,还总以为是工作太累、空气太差,直到有一天鼻血流得像水龙头,才去医院检查,结果鼻腔里长了两颗大息肉,差一点堵住整个呼吸道。医生说得直白:“这不是感冒,这是‘鼻腔里的房客’。”

鼻塞和过敏体质常常是难兄难弟。尤其是有哮喘湿疹荨麻疹病史的人,鼻塞往往是“预热节目”。有研究指出,过敏性鼻炎的人,发展为哮喘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以上

如果你春秋季节一到就开始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涕,那你得小心,这不仅仅是对花粉过敏,很可能是体内的免疫系统“走火入魔”了。

令人意外的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甚至糖尿病也可能和长期鼻塞有关。长期鼻塞导致的缺氧,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

而持续的低氧状态,还会损伤心肌细胞,增加心脏负担。有研究显示,鼻塞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约20%。这就像你天天在跑步机上跑步,还不让你喘气,时间久了,心脏也会“罢工”。

糖友也不能掉以轻心。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系统极其脆弱,鼻腔黏膜一旦因反复感染造成慢性炎症,很容易加重鼻塞。而糖尿病本身也会影响免疫力,鼻腔的自我修复能力差,形成恶性循环。一个鼻塞,可能让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一个常被忽视的元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常常代谢缓慢,黏膜水肿严重,鼻塞成了“标配”。有人说自己“鼻子像被灌了浆糊”,走两步就喘,好几年没闻过花香和饭香了,结果一查甲状腺,才发现原来问题出在内分泌系统鼻塞,其实是甲减在提醒你:该体检了。

别再把鼻塞当儿戏了,它不是“感冒尾巴”,也不是“身体敏感”,而可能是慢性鼻炎、鼻息肉、过敏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这五种疾病的信号灯。遇到长期鼻塞,别硬扛,更别等它变成“呼吸危机”才后悔莫及。

鼻子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通道,但它通的是整个人体健康的“大动脉”。一个人若连呼吸都不顺畅了,那身体其他系统也很难独善其身。别小看鼻塞,它可能就是你身体在“偷偷报警”。听懂身体的语言,才是真正的养生高手。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年第56卷第5期

2.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我国慢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3.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蓝皮书(2023)》

4. 中国医学科学院《鼻腔结构异常与慢性疾病关系研究》

5.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1条评分金币+23
xian209 金币 +23 - 3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0432
金币
371488
道行
2004
原创
2418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4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6小时前
鼻塞背后的慢性病隐患

鼻塞,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实际上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很多人认为鼻塞只是感冒的余毒未清,撑几天就会过去。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鼻塞可能是一年四季的常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医生提醒:常鼻塞真不是小事,背后可能藏着5种慢性病,不能不防!

王阿姨的故事

王阿姨今年刚退休,打算去云南养老,结果一到高原地带就气喘吁吁。她原以为是“海拔反应”,可回到老家后依然鼻塞头晕,去了医院一查,医生皱着眉头说:“您这是鼻甲肥大引起的鼻腔通气受阻,还合并了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

王阿姨当时就愣住了,原以为鼻塞是小毛病,没想到背后竟藏着三条“老虎”。这就是鼻塞的可怕之处——它不是病,却可能是病的报警器。

鼻塞的危害

不少人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擤鼻涕,像挤牙膏一样把鼻子“清空”。长时间鼻塞,其实容易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大脑供氧不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心肺功能。

你以为你是“睡不好”,其实你可能就是“吸不顺”。睡着了鼻子不通气,只能靠嘴呼吸,结果打鼾声比隔壁装修还响,连隔壁老王家的猫都被吓跑了。

鼻塞的常见原因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数据显示,在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3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鼻炎,大多数人都以为是“鼻子敏感”,结果拖着拖着就拖成了气道慢性炎症,一拖就是几年。

这种慢性炎症反复刺激鼻黏膜,会让鼻甲组织增生、肥大,最终形成长期堵塞状态,像鼻子里塞了两团湿毛巾,怎么也通不了气。

鼻息肉

除了鼻炎,鼻息肉也很容易“伪装”成鼻塞。它就像鼻腔里偷偷长出的“蘑菇”,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你整天像感冒了一样。

有一位出租车司机老张,常年鼻塞,还总以为是工作太累、空气太差,直到有一天鼻血流得像水龙头,才去医院检查,结果鼻腔里长了两颗大息肉,差一点堵住整个呼吸道。医生说得直白:“这不是感冒,这是‘鼻腔里的房客’。”

过敏性疾病

鼻塞和过敏体质常常是难兄难弟。尤其是有哮喘、湿疹、荨麻疹病史的人,鼻塞往往是“预热节目”。有研究指出,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发展为哮喘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以上。

如果你春秋季节一到就开始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涕,那你得小心,这不仅仅是对花粉过敏,很可能是体内的免疫系统“走火入魔”了。

鼻塞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高血压和心脏病

令人意外的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甚至糖尿病也可能和长期鼻塞有关。长期鼻塞导致的缺氧,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而持续的低氧状态,还会损伤心肌细胞,增加心脏负担。有研究显示,鼻塞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约20%。这就像你天天在跑步机上跑步,还不让你喘气,时间久了,心脏也会“罢工”。

糖尿病

糖友也不能掉以轻心。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系统极其脆弱,鼻腔黏膜一旦因反复感染造成慢性炎症,很容易加重鼻塞。而糖尿病本身也会影响免疫力,鼻腔的自我修复能力差,形成恶性循环。一个鼻塞,可能让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最后一个常被忽视的元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常常代谢缓慢,黏膜水肿严重,鼻塞成了“标配”。有人说自己“鼻子像被灌了浆糊”,走两步就喘,好几年没闻过花香和饭香了,结果一查甲状腺,才发现原来问题出在内分泌系统。鼻塞,其实是甲减在提醒你:该体检了。

结语

别再把鼻塞当儿戏了,它不是“感冒尾巴”,也不是“身体敏感”,而可能是慢性鼻炎、鼻息肉、过敏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这五种疾病的信号灯。遇到长期鼻塞,别硬扛,更别等它变成“呼吸危机”才后悔莫及。

鼻子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通道,但它通的是整个人体健康的“大动脉”。一个人若连呼吸都不顺畅了,那身体其他系统也很难独善其身。别小看鼻塞,它可能就是你身体在“偷偷报警”。听懂身体的语言,才是真正的养生高手。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