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10-21 14:54 |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曹雪芹便以一场中秋月夜下的雅集,拉开了这部巨著的帷幕。那个夜晚,江南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甄士隐踏月邀客,贾雨村对月吟怀,不仅铺陈了“团圆之节”的民俗画卷,更埋下了世事变迁的伏笔。
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脂砚斋评点这首诗“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中秋,在曹雪芹笔下,不仅是节令的写照,更是命运的关键节点。 01 月照红楼:开篇即高潮的中秋意象 《红楼梦》的中秋叙事,起步便气象万千。开卷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曹雪芹以中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明清时期中秋民俗的生动画卷。 中秋之夜,甄士隐与贾雨村的相聚,充满了传统士大夫的雅趣。甄士隐的一句“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道尽了中秋节的核心意义。 而在荣国府内,中秋宴饮的座次排列更是讲究非常:“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圆桌圆座,团圆之意,彰显无遗。 就连平日严肃正统的贾政,在这团圆之夜也一扫端方,勉力承欢,讲起了笑话。可见中秋作为重要传统节日,其打破常规、凝聚亲情的力量。 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随后命人隔水吹笛,随风远送,笛声呜呜咽咽,悠悠扬扬,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 月下闻笛这一雅事,展现了古人对月的情致,也为这中秋之夜增添了几分文人气息。 02 源远流长:从祭月到团圆的中秋演变 中秋节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秋夕祭月活动。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表明先秦时期已有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这种对月亮的崇拜,源于先民对天象的观察与敬畏。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糅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唐书·太宗记》中已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成为全民同欢的重要节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描绘了当时汴京中秋的盛况:“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至明清时期,中秋节已定型为以“团圆”为核心的重大节日。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红楼梦》中对中秋的描写,正是明清时期中秋习俗的生动反映。 03 古韵流转:丰富多彩的中秋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节俗活动,在千百年传承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传统。 祭月,作为中秋节的核心习俗,源自上古的自然崇拜。《红楼梦》中详细描绘了荣国府的祭月场景: “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赏月吟诗,则是中秋最富诗意的活动。唐宋以来,赏月之风日盛,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咏月名篇。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中秋赏月时的千古绝唱。 吃月饼,已是中秋节的标志性习俗。红楼梦中有详细描写:“月饼好是贾珍新请的一个厨子做的”,而贾母吃的更是“内造瓜仁油松馕月饼”。 《随园食单》记载了这种月饼具体的制作方法:“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与今天的五仁月饼颇有相似之处。 饮桂花酒,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之一。古人认为,中秋饮桂花酒有“延年益寿”“阖家甜蜜”的寓意。 此外,玩花灯、猜灯谜、舞火龙等活动,也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厚的欢乐气氛。 04 月圆人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与象征 中秋节历经千年演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团圆,是中秋节最核心的文化意义。《红楼梦》中,甄士隐邀请孤身一人的贾雨村共度中秋,说的便是“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 这种以月圆喻人圆的情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感恩,是中秋节另一重要主题。在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人们播种时通过“春祈”祈求丰收,收成时则通过“秋报”答谢神祇的庇佑。 中秋节是收获的季节,衍生出感恩天地赐予的同时,更具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期许。 月亮的阴晴圆缺,也常被文人用来隐喻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乐景写悲情,“在看似热闹的中秋夜宴中,以月亮作隐喻,将书中人物令人叹惋的命运隐藏在皎洁的月光和表面的华美之下”。 黛玉和湘云在中秋夜联诗,吟出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不仅抒发了她们作为孤女的身世之感,也成为各自命运归宿的谶语。 月华如水,流淌千年。当我们在今日中秋仰头望月,与《红楼梦》中甄士隐、贾雨村所见的是同一轮明月。贾雨村那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穿越时空,依然映照着我们今日对团圆的期盼。 中秋之夜,金风送爽,丹桂香飘,华夏儿女的情感仍在同一轮明月下交织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