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各地小吃]地铁6号线直达海南陵水酸粉[4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2731
金币
311758
道行
2004
原创
2408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1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56


假装去了海南。
——今天的编辑 彭主任
粉面脑袋走哪儿都不会错过任何一碗粉,只要是粉,都想嗦一嗦。只要吃到一碗自己很喜欢的粉,爱吃粉的人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是成都有一家,就好了;要是开在我们楼下,就好了
像柳州螺蛳粉、潮汕粿条、云南米线、贵州花溪牛肉粉这样的外地粉,成都已经遍地开花,好吃的也不少。它们既解了老乡的愁,也满足了成都人的胃。

刚从海南嗦了粉回来、仍对黄灯笼心心念念的成都人,常居在成都的海南人,都很纳闷,海南粉食种类极多,从早餐到宵夜,从粉汤、腌粉到炒粉、酸粉,粉食形态、口味各异,怎么就没有一款在成都大张旗鼓的出现。
要在成都找到一家像样的海南粉店,太不容易了。两年前大榜推荐过一家,居然躲在立交桥底下,戳→。当时,全成都卖海南粉的只有他们一家。


最近去吃了一家,据说也是成都地界上数一数二的海南粉汤,还原度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北巷里的位置更是不同寻常,6号线的尽头、郫都区藏得很深的老房子里。老板同样自信,“郫县就我这一家在卖。”
走嘛,坐着地铁去拔草。吃过海南粉,又算去了海南


郫都区公安局隔壁子
从小巷子穿越到海南渔村
要不是跟着导航走,真是不好找。
在种满梧桐的北大街上,瞥见巷子深处北巷里的招牌,想要靠近,还得穿过一个停车场。侧边,另一个出入口也很隐蔽,要从一间川菜馆子门口绕过



老房子、小院子原本都是纯四川风格。两年多前,经过稍加改造装饰后,便焕发新颜。蓝色大门、窗框的应用恰到好处,海的味道扑面而来。鱼网挂在墙上,一秒如同踏进海南的小渔村。


院中,既有一小块田地种菜,边边角角还栽花种草。地面上是特意铺装上不规则的瓷砖、石材碎片,自然中又为小院增添了很多松弛感。



店主陈叔是个壮汉,将这里打理得井然有序,但又不失生活味。本为中午营业,上午九、十点,三三两两还未梳妆的常客,已陆续到店,准备像海南人那样以一碗粉汤过早。
海南人喜欢早上吃粉,粉食繁多,各地均有代表性的粉类。比如海味浓郁的港门粉、非遗美食抱罗粉和陵水酸粉、汤浓味美的后安粉、酸香开胃的糟粕醋海鲜粉等。不同的粉,在汤底、配料以及整体风味上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海南丰富多彩“粉的世界”。

北巷里常备的是海南粉汤。既有鲜肉、海鲜之类海南常见的种类可选,也有排骨、剔骨肉之类融合了四川特色的粉汤。


我点了一份海鲜粉汤,粉提前煮好备用,粉多粉少完全由个人决定,陈叔耿直,“觉得一碗不够,你把两碗倒在一起就是了。”加粉不额外收钱。

调料也可完全按自己喜好添加。样数并不复杂,撒上葱花、香菜,再从锑锅里瓦两勺灵魂的炸蒜。炸蒜是陈叔自己做的,颗粒偏粗,他喜欢这样弄,说是更有口感



陈叔一边指挥我加调料,一边守在灶台上烧汤、煮海鲜、烫肉。一小锅汤料刚刚烧开,马上再打个蛋进去。粉汤的汤,每一份都是单锅小煮



烧好后,陈叔从窗子缝缝那边伸过来,浇在粉条上,一碗鲜掉眉毛的海南粉汤便在热气腾腾中出锅。先尝了一口白味的,粉的质感和广东地区的粿条类似,细腻柔滑,散发自然的微香
鲜味全在一锅汤中。每天早上,骨头汤用大锅熬好备用,是为底汤,点餐后再用小锅加上食材一起煮。滋味并不算浓郁,鲜美之感,丝丝入扣。



到底有多少人在吃海南粉汤的时候是冲着有黄灯笼海椒去的?我先举手。
揭开黄灯笼海椒罐子,浓烈而独特的发酵后的辣椒香气瞬间扑鼻而来,既有海椒本身的辛辣,又带着海岛阳光的炙热感。



色彩看似温和,只需两勺,辣得翻天覆地。强烈的辣味冲击,如翻涌的海浪席卷口腔,既清新,又猛烈,让人直呼过瘾。拿起另一瓶罐子,自己边磨边撒白胡椒,也是吃海南粉汤的基本操作
限定的陵水酸粉和双黄蛋
只在特别的日子才能吃到
坐在小院儿中,要喝鹧鸪茶,别客气,像主人一样,自己倒。一边嗦粉,食客和陈叔之间,还能交流两句关于海南粉汤的心得。在海南,千粉千面,家家都有些许不同的做法
有人钟爱在海南菜市场里嗦粉,要的是那口最猛烈的鲜。有人听说有酸菜,也想试着加在粉汤里尝个滋味。交谈之中,陈叔正宗的四川话暴露了他不是海南人,但这当并不妨碍他对海南粉的喜欢


两年多前,因在成都想吃海南粉,又不容易吃到,陈叔于是从海南朋友那里学来手艺,在老房子里卖海南粉搞耍。确实是搞耍,没事就喜欢跑去海南耍的陈叔,在我去的前一天,他才因台风“海燕”即将来袭而回到成都
自知成都天生不临海,不像海南那样到处都是新鲜又便宜的海产品,陈叔的那碗海鲜粉汤,也属于是引入成都后、搞耍的变通做法。除了虾、鲍鱼、鱼饼等,其他翘荤多以猪肉、猪杂充量。按成都的物价,售价20元一碗,倒也算公道。

在海南本地,粉汤最初的形式其实就是用清汤或骨汤搭配白嫩的扁粉条、猪肝、瘦肉等食材,最后加入鸡蛋‌,无比简单。随着时间推移,海南粉汤才细分出有更具一方特色、更有地方口味的后安粉汤和港门粉汤等。

比起海南粉汤,小院儿中,更让人动心的是陵水酸粉,只在周六提供。尤其是夏天,属于“腌粉”中的一款的陵水酸粉,又香又酸,无比开胃。

陈叔刚掀开调料桌的盖布,丰富的配料就让人舒坦。
藤藤菜韭菜烫好分别装碗备用,小鱼干炸过的鱼饼等自带海的味道……每一样都要往细米线里装,最后浇上两三勺红黄红黄、呈粘稠糊状的汤汁,激活整碗酸粉的鲜爽。



口感滑溜溜,酸辣中带有一丝发酵的回甜味,令人食欲大增。起源于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陵水酸粉,其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酸甜辣的酱汁和丰富的配料,味道讲究一个每种味道都要平衡。



为了做好这碗陵水酸粉,陈哥专门在海南找了两个做陵水酸粉的师父才学会。制作过程实在太复杂了,炒料、配料都复杂。“做了卖不完,只有倒”,很是不好将就。
光是使用到的调味品、材料等,就有十多二十种。边说陈哥边掰起手指拇边数,粉、藤藤菜、韭菜、鱼饼、牛肉、小鱼干、鱿鱼干、花生米……
这些还只是配料,提前放在碗里的。大桶中的汤汁,炒料要加的调料至少也有七八种,包括海鲜酱等。一个问题,吃陵水酸粉要不要加黄灯笼?肯定要加


生意好的时候,北巷里的陵水酸粉,每周六能卖出20多碗。限定,限量,去晚了,基本上只有粉汤可选择
全年,除了七月,每月月数和号数相同的那天,也是值得去北巷里的好时候,荷包蛋会免费变成双黄蛋,讨个喜庆。比如1月1号、8月8号,吃粉汤配的就是双黄蛋。

特殊的安排,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去吃粉,都喜欢得不得了。没有运气吃到双黄蛋,离开北巷里的时候,我倒是在隔壁遇到了一家做了几十年、真正无比传统的糕点铺。

80多岁的老爷爷,在老房子里用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烤箱做的老味道,款款都好吃。下次专门写一篇安利给大家,嗦完粉,顺路可买。

买完东西,又可以去刚刚重新开放的望丛祠看荷花咯。


今日编辑 | 彭主任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 此帖被jjybzxw在2025-07-29 11:57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2731
金币
311758
道行
2004
原创
2408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1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1:57
Re:地铁6号线直达海南陵水酸粉[45P]
海南粉的魅力与成都的海南粉店

海南粉作为海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丰富的配料和独特的口感,无论是细米粉还是各种海鲜、肉类的搭配,都能让人回味无穷。海南粉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海南人民的热情与淳朴。

在成都这样一个美食之都,找到一家正宗的海南粉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正如文中提到的,位于郫都区的北巷里却成为了众多海南粉爱好者的聚集地。这家隐藏在老房子中的小店,不仅环境独具特色,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海南粉汤还原度极高,几乎让人感觉置身于海南。

北巷里的特色

北巷里的位置相当隐秘,需要穿过停车场和川菜馆才能到达。但正是这种“藏得很深”的感觉,让这家店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蓝色的大门和窗框,墙上的鱼网装饰,都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海南的小渔村。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还有一小块田地用于种植蔬菜,这种自然与生活的结合,使得整个环境更加舒适宜人。

店主陈叔是一位地道的四川人,但他对海南粉的喜爱和执着让他学会了制作正宗的海南粉汤。每天早上,他会用大锅熬制骨头汤作为底汤,然后根据顾客的需求现煮海鲜、烫肉等食材。每一份粉汤都是单独小锅煮制,保证了汤底的新鲜和浓郁。此外,陈叔还会自己制作炸蒜,颗粒偏粗的炸蒜不仅增加了口感,也让整碗粉汤更加香浓。

特别的陵水酸粉

除了常规的海南粉汤外,北巷里还有一个特别的菜品——陵水酸粉。这款酸粉只在周六供应,因其独特的酸甜辣口味而备受食客喜爱。陵水酸粉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需要用到多种配料和调味品,包括藤藤菜、韭菜、小鱼干、鱼饼、牛肉、鱿鱼干、花生米等。每一种配料都需要精心处理,最后浇上红黄相间的酸甜辣酱汁,激活整碗酸粉的鲜爽。

陈叔为了学会制作这道陵水酸粉,专门在海南找到了两位师傅学习。这种对美食的执着和认真态度,使得北巷里的陵水酸粉成为了店内的明星产品。每周六,许多食客都会慕名而来,只为品尝这一碗独特的酸粉。

成都与海南的美食桥梁

北巷里不仅是一家海南粉店,更是一座连接成都与海南的美食桥梁。通过这家店,成都人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海南风味,而常居成都的海南人也能在这里找到家乡的味道。这种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和美食分享,不仅丰富了成都的美食文化,也让更多的成都人了解和喜爱上了海南粉。

如果你是海南粉的爱好者,或者只是想尝试一下新的美食体验,不妨前往北巷里一探究竟。在这个隐秘的小院中,你不仅能享受到美味的海南粉汤和陵水酸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海南风情和热情好客的氛围。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490
金币
29458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23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3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4:55
陵水酸粉:海南陵水的百年风味传承
陵水酸粉是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的特色小吃,以酸辣甜香的独特风味和丰富配料闻名,被誉为陵水的“味觉名片”。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如今不仅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美食,更被列入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起源与文化底蕴
起源传说:据传起源于清末陵水安马村一位胡姓男子之手,他首创以发酵大米制作米粉,赋予其独特酸香。后经王氏家族传承改良,加入沙虫干、鱼饼等海产品及酸酱,逐渐形成“陵水酸粉”之名。
文化象征:在陵水人心中,酸粉承载着“无粉不成席”的饮食传统,既是日常街头小吃,也是节庆宴席的必备美食,其烟火气藏于码头渔火、古榕树下的摊位及游子的乡愁记忆中。

制作工艺与配料特色
传统手工制粉
原料与发酵:选用清晨头茬新米,经山泉浸泡三日至米香透出果酸,石磨碾成米浆后蒸制为粉条,晾晒成弯月弧度,口感弹牙带脆。
现代演变:部分工艺已机械化,但手工粉仍因发酵充分、口感独特备受推崇

核心配料与灵魂酱汁
类别    食材与特点
主料    发酵米粉(细滑柔韧,自带微酸)
经典配料    牛肉干(小黄牛后腿肉风干,柔韧有嚼劲)、沙虫干(日晒49天,脆嫩鲜香)、鱼饼(海鱼捣碎制成,鲜味浓郁)、炸花生(香脆点睛)
灵魂酱汁    酸粉汁(蒜蓉酱、番茄沙司、米醋、白糖等调制,酸甜开胃);粉糊(南乳酱、蚝油、水淀粉熬制,浓稠挂味);黄灯笼椒酱(辣度醇厚,辣而不燥)2[[5]]
点睛之笔    蒜头油(爆香蒜泥制成,增香提味)、香菜、韭菜(烫熟切段,清爽解腻)

制作步骤(传统方法)
制粉:大米浸泡发酵后磨浆蒸制,制成粉条晾干。
备料:牛肉干炸熟切片,沙虫干、花生、鱼饼分别炸脆;熬制酸粉汁和粉糊。

组装:碗中依次铺粉条、配料,淋酸粉汁、粉糊、蒜头油,撒香菜、灯笼椒酱,搅拌即可。
风味与食用体验
味觉层次:酸(发酵米粉+酸汁)、辣(黄灯笼椒)、甜(酱汁回甘)、香(海鲜与油脂香气)交织,口感丰富有嚼劲。
场景特色:街头摊位常见,阿婆现场调配,竹筐码料、椰壳碗盛粉,搭配海风与渔火,充满市井烟火气。
食客评价:“粉条裹着汤汁在齿间跳舞,沙虫干脆嫩与牛肉干柔韧交织,辣得冒汗却停不下筷”。

传承与发展现状
非遗保护:制作技艺被列入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仕光通过“酸粉交换美食”等活动推广文化。
文化地标:2024年11月“陵水酸粉巷”开业,汇聚多家老字号店铺,成为集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地标。
现代创新:部分店家简化配料(如减少昂贵沙虫干),推出机械化量产包装,但传统手工版本仍是食客首选。

结语
陵水酸粉的魅力,在于百年工艺的坚守与山海食材的馈赠。从码头阿婆的竹匾到非遗传承人的炒锅,这碗酸辣甜香的粉,既是舌尖的盛宴,更是陵水人生活哲学的缩影——以匠心熬煮时光,用滋味串联乡愁。正如汪曾祺所言,“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陵水酸粉的烟火气,正随椰风海韵,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