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阅读
  • 3回复

[猎奇]三星堆文物来自外太空?真相被误解了几十年,如今终于说清楚了[2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3004
金币
314676
道行
2004
原创
2408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18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3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10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30) —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咱们从小被告知的神话《山海经》,它描绘的一切会不会是真实的历史?

当三星堆被发现的时候,那些只在书中记载的“直目人”和“通天神树”突然就有了实际存在的物体佐证!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三星堆这些出土的文物到底是神话还是古人的科幻“电影”呢?

古人的科幻是我们的历史
把三星堆的青铜面具P掉标签混进卢浮宫,大概没人会觉得违和,只会猜这是哪个现代艺术大师的杰作,主题是“外星人凝视地球”。

可当你知道这玩意儿来自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四川盆地,就没法冷静了它和你认知里所有关于中国古代的东西,不管是兵马俑的肃穆,还是司母戊鼎的厚重都截然不同。
它根本不像历史,更像一个从地里长出来的神话,考古队刚挖出那些青铜面具时现场一片死寂,没人敢说这是文物,因为这东西实在太野了。

刀锋般的眉毛,恨不得戳破天际的鼻子,还有那双柱状的、几乎要瞪出眼眶的眼睛。
这长相你跟我说它是古代中国人,我得怀疑你对人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可怪就怪在,当你翻开那本一直被当成上古奇幻小说的《山海经》,答案就大大咧咧地写在那里!
“有神,人面,是为烛龙,直目正乘”

“直目”就是竖着的眼睛,这还没完《大荒西经》里还有个“纵目人”,这事儿越想越脊背发凉。
到底是古蜀人照着神话造出了面具,还是《山海经》的作者,压根就是个战地记者,亲眼见过古蜀人的模样?

那棵连接天地的神树,难道真不是比喻?如果说面具只是惊吓,那青铜神树就是直接掀翻了世界观。
近四米高的神树,三层树冠九根树枝,每根枝头都站着一只鸟,树干上一条龙盘旋而下姿态矫健。

这棵树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一股不属于人间的气场,它几乎就是从《山海经》里一字一句抠下来,再用青铜浇筑出来的。
那棵传说中连接天庭与凡间的“建木”,书里写“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

这种像素级的复刻,已经不能用巧合来搪塞了,我们一直以为通天神树是古人对宇宙的美好想象,一种诗意的比喻。
可三星堆把实物摆在你面前,仿佛在问:“你确定,那只是个比喻?”
三千年前蜀地是世界贸易的终点站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在深处内陆的四川,考古学家挖出了成吨的贝壳,鉴定结果是来自印度洋。
三千多年前没有高铁没有飞机,这些贝壳是怎么翻越青藏高原或横穿整个东南亚,来到成都平原的?

有一支我们完全不知道的商队,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站一站地把海淘尖货送到了古蜀国?
还是说古蜀人自己的船队,就已经走到了我们不敢想象的远方?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山海经》里那些光怪陆离的海外邦国,奇肱国的人会造飞车,羽民国的人身披羽毛。

这些会不会根本不是幻想,而是古蜀人自己的海外风物志?
他们的技术也同样让人费解,青铜器的合金配方和中原类似,但工艺完全是另一条科技树。
那个著名的网格状月光宝盒,焊接技术精巧到匪夷所思,让今天的顶级工匠都得递根烟冷静一下。

这又让人想起《山海经》里记载的那些能工巧匠,比如倕作规矩,或许这些神话人物,就是真实存在过的技术大师?
如此辉煌的文明,后来怎么样了?答案是凭空消失了!

考古发现三星堆文明的终结非常突然,而且充满暴力,无数巧夺天工的青铜器,被有意识地砸碎、焚烧,然后分门别类地埋进几个大坑里。
这不是战乱更像一场规模宏大的、与过去的决裂仪式,恰好史书里记载了一个几乎同时发生的传说绝地天通。

颛顼帝命令天神重和黎,斩断了天地间的通道,从此人神殊途!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那场疯狂的“毁器”行为,会不会就是“绝地天通”的现实版本?
那些被砸毁的神树、面具,会不会就是古蜀人眼中的“天梯”和“神颜”?

他们是不是在经历了一场巨变后,主动或被迫地,亲手切断了与另一个世界的联系?
最要命的是他们没有留下文字,那些器物上零星的符号,像是跨越千年的密码,我们拿着残缺的密码本,却怎么也拼不出完整的信息。
他们仿佛在用一场盛大的沉默向未来呐喊。

我们把史书当神话读了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把历史和神话分得清清楚楚,历史是考据,是真实的,神话是想象是虚构的。

但三星堆站在那里,像一个沉默的巨人,逼着我们反思,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把剧本拿反了?
或许根本不是先有神话再有历史,而是那些最古老、最核心的历史记忆,因为没有文字记录,只能靠一代代人说书一样口口相传。

传着传着事实就变成了故事,故事就变成了神话,时间一长我们自己都忘了神话的内核,可能就是一段被严重夸张和扭曲的历史。
《山海经》或许不是一本怪物图鉴,而是一本地理博物志,一本用当时人们能理解的语言写成的世界地图。

三星堆不是一道无解的题,它更像一份我们打不开的答案。
不是因为它复杂,而是因为它太简单、太直接,直接到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也许某一天,新的考古坑会挖出更惊人的线索,让那些关于“神权与王权如何共生”,“象牙从何而来”,“突然消失的文明去了哪里”的猜想有了答案。

但现在它们就像故意留给我们的谜题,让每个凝视过它们的人,都忍不住变成追问者。
结语
那些超越想象的造型,那些与中原文明若即若离的联系,那些在历史记载里只留下只言片语的古蜀故事,本身就是最迷人的诱饵。

或许我们永远没法完全读懂它们,但这份读不懂的神秘感,不正是三星堆最勾人的地方吗?
下一次要不要亲自去三星堆走一趟?说不定你眼里的青铜面具,会告诉你不一样的故事。
参考资料:
央视网《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尊和青铜罍带有明显的中原商文化特征》
1条评分金币+18
huozm32831 金币 +18 - 昨天 15:2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3004
金币
314676
道行
2004
原创
2408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18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3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12
三星堆:神话与历史的交汇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山海经》等古代神话文本的机会。这些出土文物不仅让我们对古蜀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开始思考,那些被我们视为神话的故事,是否真的有其历史原型。

1. 三星堆与《山海经》的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等文物,与《山海经》中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山海经》中提到的“直目人”和“通天神树”,在三星堆遗址中都有实物佐证。这种像素级的复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些神话故事的起源。

- 直目人: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上,那些刀锋般的眉毛、几乎要瞪出眼眶的眼睛,与《山海经》中描述的“直目”形象高度吻合。
- 通天神树:近四米高的青铜神树,三层树冠九根树枝,每根枝头都站着一只鸟,这与《山海经》中描述的“建木”几乎完全一致。

2. 古蜀文明的辉煌与神秘

三星堆文明不仅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还在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地位。成吨的印度洋贝壳在四川内陆的发现,表明古蜀人可能拥有远超我们想象的航海和贸易能力。

- 技术精湛:三星堆的青铜器工艺精巧,焊接技术甚至让今天的顶级工匠都感到惊叹。
- 贸易网络:成吨的印度洋贝壳表明,古蜀人可能拥有广泛的贸易网络,甚至可能与海外邦国有着直接的联系。

3. 神话与历史的界限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让我们开始反思历史与神话的界限。或许那些最古老、最核心的历史记忆,因为没有文字记录,只能靠一代代人口口相传。传着传着,事实就变成了故事,故事就变成了神话。

- 历史的记忆:《山海经》或许不是一本怪物图鉴,而是一本地理博物志,一本用当时人们能理解的语言写成的世界地图。
- 神话的内核:那些被我们认为是神话的故事,可能就是一段被严重夸张和扭曲的历史。

4. 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失

三星堆文明的终结非常突然,而且充满暴力。无数巧夺天工的青铜器被有意识地砸碎、焚烧,然后分门别类地埋进几个大坑里。这种行为更像一场规模宏大的、与过去的决裂仪式。

- 绝地天通:这种“毁器”行为,是否就是“绝地天通”的现实版本?古蜀人是否在经历了一场巨变后,主动或被迫地切断了与另一个世界的联系?
- 沉默的巨人:三星堆遗址像一个沉默的巨人,逼着我们反思,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把剧本拿反了?

结语

三星堆遗址不仅是一个考古发现,更是一个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与神话关系的重要契机。那些超越想象的造型,那些与中原文明若即若离的联系,那些在历史记载里只留下只言片语的古蜀故事,本身就是最迷人的诱饵。或许我们永远没法完全读懂它们,但这份读不懂的神秘感,不正是三星堆最勾人的地方吗?

下一次不妨亲自去三星堆走一趟,说不定你眼里的青铜面具,会告诉你不一样的故事。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15: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543
金币
29715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27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3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1:48
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与“外星文明”传言的澄清
关于三星堆是否为“外星文明”的猜测,源于其出土文物造型独特(如高鼻深目青铜人像、青铜神树等)、与中原文明差异显著,以及部分遗物(如海贝、象牙)的来源之谜。但结合考古研究与历史背景,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三星堆实为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

三星堆的发掘历程与文明定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历经近百年,其文明属性逐步清晰:

发掘关键节点
1929年,四川广汉农民偶然发现玉器,揭开遗址序幕;1933年,华西协和大学葛维汉与林名均主持首次考古发掘,但未受重视;1986年,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树、金面具等文物,震惊世界,奠定其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地位。
文明年代与阶段
考古测定三星堆遗址年代为距今5000-3200年,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前2500-前1700年):部落时期,与周边文化差异不大;
第二阶段(前1700-前1200年,商代):文化独特性凸显,可能因中原族群迁入带来技术革新,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城,宫殿、作坊与祭祀区布局分明。
“外星文明”传言的核心疑点与科学解释
疑点1:文物造型“非中原风格”
现象:青铜人像高鼻深目、阔口圆耳,与传统中原人脸型差异显著;金面具、青铜太阳轮等器物造型神秘。
解释:此类造型可能与古蜀人宗教信仰或神话崇拜相关(如“直目人”传说),而非写实人像。例如,青铜神树对应《山海经》中“扶桑”“建木”的记载,是古蜀宇宙观的体现。
疑点2:海贝、象牙等“外来物品”
现象:遗址出土印度洋环纹货贝、象牙等,与四川盆地地理位置矛盾。
解释:古蜀国通过多条贸易通道与外界交流:
北线:翻越秦岭与中原相通,海贝可能经商代贸易传入(商代墓葬亦多有海贝发现);
南线:沿川西高原河谷抵达印度、中亚,象牙或来自南亚。
此外,希腊公元前5世纪公墓中发现的中国丝织品,印证古蜀国早于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前已与欧亚存在间接贸易。
疑点3:与玛雅、古埃及文明的“相似性”
现象:部分网友认为三星堆与玛雅、古埃及文明存在艺术风格关联(如金面具、太阳崇拜符号)。
解释:这是文明平行发展的巧合。三星堆青铜器以祭祀礼器为核心,玛雅文明侧重历法与神庙建筑,古埃及则以金字塔、象形文字为特征,三者核心文化体系截然不同。
三星堆文明的华夏属性与历史意义
华夏文明“满天星斗论”的实证
三星堆虽与中原文明有差异,但并非孤立存在。其玉器、青铜技术与长江中下游、黄河流域文明存在交流痕迹,例如玉璋造型与二里头文化相似,证实早期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古蜀与中原的融合
第二阶段(商代)可能有中原族群迁入,带来先进技术,助三星堆部落崛起并建立古城。遗址中宫殿、作坊与祭祀区的布局,符合早期国家都城特征,表明其已融入华夏文明发展脉络。
结论:三星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
三星堆的“神秘”源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表达和考古研究的阶段性局限,而非“外星文明”或“西方文明”。随着考古工作深入,更多证据(如近期发现的丝绸残留物、青铜原料来源追踪)将进一步揭示其与中原及周边文明的联系。三星堆文明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生动见证。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15: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汪洋小舟

UID: 453896


发帖
8273
金币
375
道行
1910
原创
0
奖券
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36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05
最后登录: 2025-07-3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12:36
三星堆太神奇,太诡异了。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昨天 15: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