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1回复

[疾病预防]“立秋不忌嘴,郎中跑断腿”,立秋已至,切记7不吃,千万别大意[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5374
金币
332436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57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我只是吃了点凉的,怎么胃一直难受?”这句话是一个普通中年男子在医院候诊区反复念叨的。他没料到,一顿看似无害的冷饮和冰瓜,竟让自己在立秋当天进了医院。

立秋这天,很多人还沉浸在暑气未退的感觉里,照常贪凉解暑,但身体可不会被节气的名字所欺骗。 人感觉不到变化,内脏却已经开始为换季做准备。

有人习惯立秋贴秋膘,也有人照吃冷饮、辛辣,丝毫不顾肠胃负荷,结果积食、腹泻、脾胃失调接踵而来。季节转换时,人最怕的不是冷,而是吃错。

不少人以为立秋不冷,就能随便吃。这种想法很危险。身体的节奏并不跟着天气变化走,而是听从节气的暗示。立秋起,阳气逐渐内收,胃肠道的负担也开始悄悄增加,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

要知道,立秋是一年之中转折的重要点, 吃错东西,问题不止出在胃上,连身体底层的免疫状态都会被扰乱。

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冷饮。 有些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冰饮、冰西瓜,立秋后照旧喝着冰水吃冰棒。他们觉得只要外面热,喝冰的是理所当然。

但问题在于, 人的胃在立秋以后开始逐渐偏向“热守”,也就是说,温补开始适合,寒凉则成了负担。

冷饮进入胃部的那一刻,脾胃会立刻收缩保护自身,不但影响消化液分泌,还会削弱胃肠的动力。一时爽快之后, 很可能就是一整天的胃胀、腹泻,甚至腹痛。

另一个常见误区是口味重的人偏爱辛辣, 尤其是天热时吃辣,感觉能出汗降温。有些人连秋天也照吃不误,甚至吃得更多。殊不知,立秋之后再吃辛辣燥热之物,等于给身体火上加油。

这个时候人的体内阳气逐渐走向收敛状态, 辛辣之物反而容易引发虚火上炎、口腔溃疡、咽喉干痛等问题。如果再碰上肺燥的体质,就更容易出现干咳、鼻腔干燥等表现。

很多人喜欢在立秋贴秋膘, 大鱼大肉不离嘴,觉得可以为过冬打好基础。但身体不是个空仓库,说贴就能贴。

大量油腻食物涌入,会直接拖垮本就逐渐变缓的消化系统。秋季的消化能力处于下降趋势,肝脏代谢也不像夏天那样活跃。

如果这时不控制油脂摄入, 很容易让人出现脂肪堆积、血脂升高、肠胃不适等问题。而更深层的风险,是这些过量脂肪成为体内慢性炎症的温床,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大部分人认为吃瓜有利尿、清热解暑的功效,就算到了立秋也不愿意停下来。西瓜、哈密瓜、香瓜,继续轮番上桌。但立秋后人体湿气逐渐内收,过多食用瓜类反而加重脾湿。

脾主运化,湿气重则影响气血生成,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能量分布。尤其是晚上吃瓜,会让人一觉醒来胃部沉重、口中粘腻,这不是简单的“上火”,而是体内的脾阳被破坏,开始向“虚”转化。

更棘手的是,一些人无意中摄入了霉变腐坏食物,却毫不在意。潮湿的环境下,一些保存不当的谷物、坚果、调料、很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 这种毒素是极强的肝毒,无法通过常规方式排出体外。

秋季天气多变,温湿度适合霉菌生长,一旦忽略检查食品质量,就等于把健康交给了霉菌的毒素。哪怕只有一点点摄入,也可能在几年后转化为更严重的肝问题。

盐的问题看似不大,实则暗藏杀机。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加快,不少人自以为摄入点咸的能“补水”。

于是腌菜、咸鱼、咸鸭蛋开始多了起来。但高盐饮食在立秋之后的损伤更大,因为干燥环境下肾脏的负担加重,过多钠离子会使血压迅速升高,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

更严重的是, 腌制食品中还可能含有亚硝酸盐,这种成分长期摄入,是消化系统恶性变的催化剂。

一些人对海鲜没有抵抗力, 特别是立秋后“螃蟹肥了”,就想着吃点海味。问题在于,秋季湿气开始潜伏在体内,生冷海鲜吃下去,不仅寒气入体,还容易诱发肠胃炎、过敏反应。

如果海鲜未煮熟或清洗不洁,细菌残留就是定时炸弹。最危险的是, 表面看似新鲜的海鲜,内部可能早已被污染,这时候如果肝脏功能稍弱,代谢不掉这些有害物质,后果就不是简单的腹泻能解决。

很多人没意识到, 立秋不是换季的终点,而是身体调整的起点。这时候最该做的,不是贴秋膘,而是修复夏季透支的脾胃。

前段时间身体大量出汗,胃口时好时坏,这些都在慢慢累积成“内伤”。如果不通过合理饮食给身体一段过渡期,只会在初秋留下更大的隐患。

不少人会说,这些都太小题大做了,哪有吃点冷的就出问题。问题是,健康从来不是出事那一刻才开始变差的, 而是从一点点“没事”的积累开始的。

身体不是冰箱,不能任意加载各种食物,也不是油桶,塞进去多少就能燃烧多少。很多看起来无害的习惯,其实就是疾病的种子。

不少研究显示, 秋冬交界期的胃肠疾病高发,和节气转换时人们饮食习惯不改有很大关系。饮食对身体的影响,是一整个链条的互动,不是吃下去立刻有感觉才算有害。

有些人几十年不吃晚饭身体照样好, 有人稍吃一口寒凉食物就腹泻不断,这差异背后是体质的差别,更是饮食节奏是否与节气匹配的结果。

节气,是自然的时钟,也是身体的指南针。吃对了,顺势而为,身体会慢慢修复;吃错了,逆势而行,健康只会慢慢消耗。

立秋之后,是养身而不是任性的阶段。 身体已经悄悄进入了“储能”模式,不该再刺激它,而是要保护它。

每一种“不能吃”的食物,其实不是绝对禁忌,而是此时此刻的身体不需要它了。如果非要吃,等于把身体往反方向拉,长期积累,身体自然会抗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立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5374
金币
332436
道行
2004
原创
2411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57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立秋饮食误区与健康建议

立秋是一年中重要的转折点,虽然天气依然炎热,但身体已经开始为换季做准备。很多人在立秋后依然保持夏季的饮食习惯,结果导致各种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立秋后的饮食误区,并提供一些健康建议。

---

饮食误区

1. 冷饮不离口
   - 误区:很多人认为立秋不冷,就可以继续吃冷饮。但实际上,立秋后人体阳气逐渐内收,胃肠道开始偏向“热守”,冷饮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胃胀、腹泻等问题。
   - 建议:尽量避免冷饮,改用温水或温热的饮品。

2. 辛辣食物不断
   - 误区:有些人认为吃辣可以出汗降温,即使到了秋天也继续食用辛辣食物。立秋后,体内阳气逐渐收敛,辛辣食物容易引发虚火上炎、口腔溃疡等问题。
   - 建议: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选择清淡、温和的食物。

3. 大鱼大肉贴秋膘
   - 误区:立秋后,很多人习惯“贴秋膘”,大量摄入油腻食物。这会拖垮逐渐变缓的消化系统,导致脂肪堆积、血脂升高等问题。
   - 建议: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4. 瓜类水果不停
   - 误区:很多人认为吃瓜有利尿、清热解暑的功效,立秋后继续大量食用。但立秋后人体湿气逐渐内收,过多食用瓜类会加重脾湿。
   - 建议:适量食用瓜类水果,避免过量。

5. 霉变食物不注意
   - 误区:潮湿环境下,一些保存不当的食品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极强的肝毒,无法通过常规方式排出体外。
   - 建议:注意食品保存,避免食用霉变食物。

6. 高盐饮食
   - 误区:秋季气候干燥,不少人认为摄入咸的食物可以“补水”。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
   - 建议:减少盐的摄入,选择低盐饮食。

7. 生冷海鲜
   - 误区:立秋后“螃蟹肥了”,很多人喜欢食用海鲜。但生冷海鲜容易诱发肠胃炎、过敏反应。
   - 建议:尽量选择煮熟的海鲜,注意食品安全。

---

健康建议

1. 温补为主
   - 立秋后,应选择温补的食物,如山药、藕、梨等,有助于润肺清燥、健脾养胃。

2. 合理饮食
   - 保持饮食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多吃蔬菜水果。

3. 注意食品质量
   - 避免食用霉变食物,注意食品保存和清洗。

4. 适量运动
   - 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5. 保持良好心态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

立秋之后,是养身而不是任性的阶段。身体已经悄悄进入了“储能”模式,不该再刺激它,而是要保护它。每一种“不能吃”的食物,其实不是绝对禁忌,而是此时此刻的身体不需要它了。如果非要吃,等于把身体往反方向拉,长期积累,身体自然会抗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