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Meta 新眼镜引入腕带控制!什么才是智能眼镜理想的交互方式?[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0121
金币
368263
道行
2004
原创
241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3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8小时前

Meta 这次又要在智能眼镜行业「放大招」了。

根据 CNBC 的报道,Meta 计划在 9 月份的 Connect 大会上发布代号为 Hypernova 的智能眼镜,售价或定在 800 美元左右。

不同于 Meta 此前与 Ray-Ban 合作的智能眼镜,Hypernova 的镜片内置小尺寸显示屏,右眼可看消息和画面。而在交互方面,Hypernova 更是配备了一个 sEMG 手势腕带用于眼镜控制。

图片来源:Meta

其实小雷使用智能眼镜也有段时间了,就小雷的体验和 Meta 的宣传来说,相比完全依赖语音指令,或者镜腿上滑来滑去的做法,这种新形态的「腕带+眼镜」组合确实也带来了不少新意。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副智能眼镜,真的需要再绑一条腕带吗?

智能眼镜的交互还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这种利用专门的外设补全交互的做法,确实是当前智能眼镜行业的无奈之举——如果眼镜自身的交互方式足够成熟,厂商根本不必额外设计戒指、腕带这样的配件。只是从行业现状和「交互」这门学科的发展规律来看,智能眼镜交互方式的探索,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回顾智能眼镜的发展,最早被寄予厚望的方案是语音控制。毕竟对于一个「远离用户手腕」的设备来说,语音无疑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之一。消费级智能眼镜的鼻祖,曾被全世界寄予厚望但却惨淡收场的 Google Glass,当年也是靠语音交互为卖点。

图片来源:Google

但很快,语音交互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首先,和其他交互方式相比,语音是外界感知最强烈的一种方式。在地铁、办公室甚至安静的咖啡馆里,你根本不好意思对着空气自言自语,更别说在嘈杂环境对语音识别准确度的影响了。当年罗永浩展示 TNT「求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们总不能要求地铁车厢「安静一点,我要使用智能眼镜了」吧。

其次,语音控制对复杂操作也力不从心。语音适合执行简单的,长度在 5 秒以内的指令,比如「拍照」「录像」「录音」「打电话给 XXX」。但要是让你用语音一句句控制菜单切换、在通知列表里翻查信息,那就显得非常低效了。

当然了,主流眼镜品牌也有「手势交互」作为备选方案:品牌通常会在右边镜腿外侧设置触控板,让用户通过「轻点」「滑动」等动作来完成操作。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实践证明,这种触控方式同样存在不少问题:镜腿的空间有限,触控区域不可能太大,交互动作必须高度简化,能实现的操作也屈指可数。手势方面也只有单指、双指和滑动、单双击、长按的排列组合;接个电话、调个音量已经是触控交互的能力极限了。想要设置陌生地址的导航,最后还得语音交互。

其次,眼镜触控操作的特性也注定了其无法进行精准控制——星纪魅族的 StarV Air2 AR 智能眼镜之所以配备「按压拨轮」,就是为了解决智能眼镜难以精准控制的问题。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无论智能眼镜的触控操作(或拨轮操作)再怎么精准,都解决不了智能眼镜上手交互的最大问题——「搓眼镜」的突兀感。

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一样,属于「融入日常生活」的智能硬件。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会长时间用手「拨弄」自己的眼镜腿。我们选择智能眼镜,本来就是为了让科技变得「无感」,智能产品像普通眼镜一样自然存在。但因低效率而变得高频率的「镜腿交互」,天然地破坏了智能眼镜的「无感」。

即使用户自己可以忍受,但在开会等场景下,频繁拨弄眼镜必然也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和方案。更不用说显示类智能眼镜的「提词器」功能了,你见过有人边演讲边「搓」眼镜的吗?

正因如此,在雷科技看来,语音和触控两种交互方式,在实际使用中都面临着天然的瓶颈,也为「眼镜+外设」的组合方案提供了试水的空间。

谁才是智能眼镜的「最佳拍档」?

就目前行业头部产品的趋势来看,「智能戒指」显然是现阶段最具实用性的「交互外设」方案。相比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的形态更轻便,隐蔽性更强,也更容易和眼镜形成「一对一」的配合。

而从技术的角度讲,戒指也是现阶段「通用性」最高的方案。看起来,「戒指控制」只不过是把眼镜外侧的「触控条」卷在用户手指上。但实际上,凭借其独立硬件的身份,戒指方案有着更灵活的技术路线,甚至可以用传统的双层结构取代眼镜的「电容触控」。

图片来源:星纪魅族

而且戒指方案天然的隐蔽性与智能眼镜的「无感」特性也更加贴合。举个例子,全公司开会时,用拇指在手指上「摩擦」就能控制眼镜里的小说翻页,这难道不方便吗?

而从产品来看,「戒指方案」也是国内品牌更看好的交互方案,星纪魅族、Rokid 都已经给出了各自的戒指控制器。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硬件方案的成熟,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会用上智能戒指的方案。

至于 Meta 选择的腕带方案,技术上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借助 sEMG 技术,腕带能够捕捉用户前臂肌肉的电信号,再转化为手势级别的指令,从而实现比镜腿触控更高精度、更低延迟的操作。

但问题是腕带本身在造型和体验上都显得过于「突兀」。智能眼镜的卖点应该是「轻便、无感」;但给眼镜佩一条腕带,就显得有些过于刻意了。说到底,腕带更像是一个外挂硬件,而不是一个「可以用来和眼镜联动」的日常装备。从这个角度看,腕带方案在上市初期说不定能吸引一批尝鲜用户,但它的长远价值始终存疑。

图片来源:Apple

而从长远的角度看,智能眼镜与智能手表的联动控制,才是更符合逻辑的长期解法。智能手表本身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交互中心:它有屏幕,有旋钮,有触控,甚至还有语音麦克风和健康传感器。和眼镜打通之后,这套「眼镜-手机-手表」的组合能形成一种「三层分工」的操作体系

1. 点外卖、打车、文本输入等复杂交互用手机处理;

2. 导航设定、快捷回复、支付确认和眼镜的菜单控制等中度交互用手表处理;

3. 消息提醒、地图导航、接打电话等轻度输入和显示交互用眼镜处理。

这种分工模式,既能最大化发挥各类设备的优势,又避免了「眼镜大一统」的臃肿思路。更重要的是,手表的社交接受度远高于腕带,交互方式也比戒指丰富,从市场普及角度来看,「手表 + 眼镜」的组合显然更具有推广潜力。

当然了,雷科技的意思并不是说戒指和腕带完全没有存在价值。戒指的轻便和隐蔽,适合那些追求极简交互的用户;腕带的高精度肌电识别,也可用于特定的垂直场景。但智能眼镜最终还是要面向大众市场,能容用户接受,才是智能眼镜推广的重中之重。

智能眼镜正在摸着VR过河?

在雷科技看来,智能眼镜近几年的方向似乎一直在被 AR、VR 设备的光环所牵引。很多厂商习惯性地把眼镜类产品往「沉浸式」的方向靠,结果要么重量上去了,要么交互复杂度陡然提升,最后都和「日常佩戴」渐行渐远。

可问题在于,智能眼镜的逻辑和 VR 头显完全不同:前者要的是「无感」,后者要的是「沉浸」。如果还继续照搬 VR 的交互理念,把智能眼镜当成小号的头显,「大而准」的控制器,比如腕带为智能眼镜护航,那只能再次走进死胡同。

在雷科技看来,真正的智能眼镜,必须解决的是「输入+输出」的完整闭环。显示屏解决了「看」的问题,但如何更自然地「操作」它,才是智能眼镜进入主流消费市场的关键。戒指也好手表也罢,这些方案各有优劣,但都符合日常习惯、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而这场交互方式主导权的争夺,也意味着智能眼镜行业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路线之争」——音频眼镜、拍摄眼镜、显示眼镜的三大阵营已经基本成型。在核心硬件方案同质化的大背景下,智能眼镜必须以新一轮的「比拼」来抢占市场。而交互方式,无疑就是智能眼镜品类的下一个「战场」。

毕竟对于智能眼镜来说,能不能走进大众生活,从来都不取决于参数表,只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每天戴着它。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0121
金币
368263
道行
2004
原创
241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3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8小时前
智能眼镜的交互挑战与解决方案

Meta即将发布的Hypernova智能眼镜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款眼镜不仅内置了小尺寸显示屏,还配备了sEMG手势腕带,试图解决智能眼镜的交互难题。然而,这一方案引发了关于智能眼镜最佳交互方式的讨论。

智能眼镜交互的现状与问题

1. 语音控制的局限性
- 隐私与尴尬:在公共场合使用语音控制容易引起他人注意,尤其是在安静的环境中。
- 复杂操作的低效:语音适合简单指令,但对于复杂的菜单切换或信息查找,效率低下。

2. 触控交互的不足
- 空间限制:镜腿上的触控区域有限,导致交互动作必须高度简化。
- 精准控制困难:触控操作难以实现精确控制,尤其是在需要精细操作的情况下。

3. 「搓眼镜」的突兀感
- 破坏「无感」体验:频繁的手动操作破坏了智能眼镜应有的自然性和隐蔽性,影响用户体验。

解决方案探讨

1. 智能戒指
- 轻便与隐蔽:智能戒指形态轻便,隐蔽性强,更适合日常佩戴。
- 灵活性:戒指可以提供更灵活的技术路线,适应不同的交互需求。

2. 腕带方案
- 高精度操作:sEMG技术能够捕捉前臂肌肉的电信号,实现高精度、低延迟的操作。
- 突兀感:腕带在造型和体验上较为突兀,可能影响用户的接受度。

3. 智能手表联动
- 成熟的交互中心:智能手表已有成熟的交互方式,包括屏幕、旋钮、触控等。
- 三层分工体系:手机处理复杂交互,手表处理中度交互,眼镜处理轻度交互,形成高效的操作体系。

未来的方向

1. 输入与输出的完整闭环
- 自然的交互方式:解决「操作」的问题,使用户能够更自然地使用智能眼镜。
- 用户接受度:任何方案都需要考虑用户的日常习惯和接受度。

2. 交互方式的竞争
- 市场争夺战:随着智能眼镜行业的成熟,交互方式将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
- 用户体验至上:最终决定市场成败的将是用户体验,而非参数表上的数字。

总之,智能眼镜要想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必须找到一种既自然又高效的交互方式。无论是智能戒指、腕带还是智能手表联动,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缺点。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哪种方案更能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并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