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这一趟,就像泡一壶好茶,若是火太急太大,味道就苦了。
学会慢慢来,试着静下来,给茶一些时间,反而更能品出一种回甘。
就像木心先生说过:“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啥都快,以至于我们总是忙着赶路,却常常忘了要去哪儿。
可有的时候,慢不是懒惰,不着急更是一种更稳当的智慧。
急着开花,根却没扎稳
谁都盼着自己早点成功,少年得志,这样多风光。
但是现实就是,如果连地基都没打牢,楼盖得再高也是害人害己。
三国时,曹丕老爹曹操打了一辈子江山,他才干和名声远不如弟弟曹植。
但是他急啊,生怕自己的位子被抢了。
所以曹操刚离开人间,他就火急火燎地逼着汉献帝禅让,成了魏国第一个皇帝。
难道他真的成功了吗?表面上是。
但是在当时,他这皇帝当得憋屈,天天防着自家兄弟,国家大事也没太大建树。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抢来的江山,没多久就被司马家照样画葫芦地抢了去。
你看,自己当初太着急上位,反而让王朝根基本就不稳的情况下,更容易大势已去。
曾国藩有言:“天道忌巧,忌盈,忌贰。”
老天爷都讨厌三种事就是:投机取巧、自满、不忠诚。
其实,一个人急着成功,就是一种“巧”,想走捷径,想快点成功。
但是,人生当中的很多事,需要的是笨笨的坚守,而不是聪明的捷径。
只有自己功夫下够了,结果自然才是你的。
耐住性子,等风来
有时候,事情不成,不是因为你真的不行,很可能只是时机还没到。
如果这个时候你偏偏急了,那就真的容易变得不行了。
战国时,秦国有个老将军叫王翦,他特别懂人越急,越不能如愿的这个道理。
当年他带着举国之兵六十万去灭楚,这几乎等于把整个国家的身家性命都扛肩上了。
而且当时大家都知道秦王生性多疑,他能不担心吗?
但王翦一点都不着急展开打仗这等架势,反而三天两头给秦王写信,不是汇报当下的军情,而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要田要地要封赏。
部下对此都很不理解,王翦却用自己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的心态,取得了成功。
果然,他稳住了秦王,也稳住了军心,最后稳稳当当地灭了楚国。
王翦用“慢”和“等”的智慧和远见,为自己,也为大家换来了最大的成功。
《菜根谭》里讲:“伏久者,飞必高。”
埋伏得越久的鸟,到时候飞起来,也一定更高。
因为这些小鸟,其实早已在背后已经付出了足够多的汗水和代价。
如此,积累,再积累,不着急地等待那个最适合起飞的时机。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在沉默里积蓄力量。
日子得一天一天过
如果我们总盯着远方的目标,甚至总是恨不得一步跨过去的话,就很容易忽视并踩碎掉沿途的风景。
实际上,人这辈子,日子是过出来的,而不是赶出来的。
你越急,结果就越差,不管做啥,就算最后骗得了自己,也骗不了自然规律。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人一旦过度散漫,这固然不好,但若是又冒险急躁,同样没法陶冶自己的性情。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其实更需要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该干活时干活,该休息时休息。
如此,不带上着急的心态,就像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最终才能成全自己手头上的好事。
而自己真正想要的,时间才会慢慢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