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让机器“会思考”,创新“更青春”——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观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911
金币
4017
道行
19523
原创
29413
奖券
18117
斑龄
201
道券
1055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06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0-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10月21日,在上海淀山湖畔举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发布获奖名单。此次赛事共决出31个一等奖、63个二等奖、108个三等奖及若干优秀奖。

  本届大赛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全民国防教育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政治工作局共同指导,比赛过程竞争之激烈、选手之热情,让人真切体会到我国青少年在这一新兴技术领域所迸发出的创新活力与探索热忱。

在切磋中提升科学素养

  淀山湖畔的绿茵地上,刚刚完赛的选手们聚在裁判的显示器前观看成绩。“真可惜,刚把无人机拉起来就炸机了。”一名刚铩羽而归的大学生面露遗憾。原来,这位19岁的大学生已有3年多无人机操作经验,并为此次光纤遥控飞行挑战赛设计了方案,自己动手打磨机架。不过,他很快调整了情绪,“我还是很有收获,从别的选手那里学习到光纤机操控要‘刚中有柔’,不能一味追求‘高来高打’。”

  的确,这场需要选手与智能机械协同完成的比赛充满了悬念。以最早开赛的陆空联合保障运输赛为例,最先登场的5个队均实力不俗,却没能完成全部赛程。但这些正处花季的青少年没有纠结输赢,很快就地解决起问题来。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的代表队是该赛项中率先拿到满分的队伍,代表队成员告诉记者:“那些没完成比赛的飞手水平也很高,他们在场外表现出的实力让人佩服,我们互相学习。”

  “本轮大赛有三大特点——‘新高全’。”现场观摩的上海市航空车辆模型协会秘书长李浩告诉记者,“新”是赛项紧贴时代、技术前沿;“高”是参赛队投入的无人机、无人车及地面控制设备都具有相当高水平;至于“全”,这次参赛队涵盖了不同性质院校,给广大青少年选手提供相互切磋的机会,并对他们提升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与系统工程观念大有裨益。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本届大赛不仅考察选手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还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等综合性要素,拒绝“模板化”与“套路化”。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的带队老师陈振宇对此深有感触。他带的学生不仅取得了陆空联合保障运输赛的满分成绩,还在光纤机项目上取得领先。“我们队的选手经常有令人惊喜的‘头脑风暴’。”陈老师告诉记者,光纤机选手郭晨曦注意到规则要求选手背着相对庞大的光纤机和光纤桶穿越障碍地带,可这样会增加体力消耗,“这位同学把光纤桶设计成‘快拆件’,用时安装,不用时卸掉。”果然,赛场上,该校代表队携带光纤机和光纤桶到达指定位置后再组合,“咔”的一声便连成一体,迅速寻找最佳的点位穿越障碍、击中目标,尽显“狙击飞手”的风采。

  “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大赛恰恰提供了他们展现聪明才智的舞台。”作为应用大赛的策划者之一,全国国防体育运动高级教练员夏维智介绍,飞手、车手们在比赛过程中往往能发掘出意想不到的应用思路。“比如有个代表队就在无人车的翻斗上动脑筋,为其加装伸缩臂,将被动接收无人机抛投物资变为主动抓取无人机上的物资,这样的‘反向思维’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夏维智说。

  “无论主办方还是参赛选手都希望应用大赛将来越办越好,成为科技竞技领域的‘一张名片’,推动国内相关运动不断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付梦印表示,本届赛事的举办,对创新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三颗种子:一是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二是创新的种子,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突破的思维品质;三是责任的种子,让青少年懂得科技不仅关乎个人兴趣,更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福祉。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428
金币
493462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70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7小时前
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在风景秀丽的上海淀山湖畔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指导,聚焦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前沿技术的青少年应用实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少年团队参与,充分展现了我国新一代青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蓬勃力量。

---

🏆 赛事成果概览  
本次大赛共评选出:  
- 一等奖:31项  
- 二等奖:63项  
- 三等奖:108项  
- 优秀奖:若干(具体数量未公布)  

奖项设置覆盖无人机智能巡检、无人车自主导航、水下机器人协同控制、多机集群编队飞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等多个技术方向,体现出赛事在“智能化、系统化、实战化”方面的深度布局。

---

🌱 大赛背景与战略意义  
作为国家级青少年科技竞赛平台,本届赛事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控制等前沿科技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与深化。  
- 育人导向鲜明:强调“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工程思维、团队协作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 产教融合深入:赛事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真实应用场景与技术支持,部分项目已具备产业转化潜力。  
- 价值引领突出: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赛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与科技伦理引导,倡导“科技向善”的核心理念。

---

🔬 竞赛内容与创新亮点  
比赛设置多个赛道,涵盖智能无人系统的全链条技术环节:  
1. 智能感知与环境建模:参赛队伍需利用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定位与地图构建。  
2. 自主决策与路径规划:考验AI算法在动态障碍物规避、任务优先级调度等方面的表现。  
3. 多体协同与通信组网:重点评估无人机群或车机协同系统的鲁棒性与效率。  
4. 人机交互与应急响应:模拟灾害救援、城市巡检等真实场景,提升系统的实用性与社会价值。  

部分获奖作品展现出极高的完成度,例如:  
- 某中学团队开发的“湿地生态监测无人机集群”,可自动识别鸟类种类并绘制迁徙热力图;  
- 一支跨省市联合队伍设计的“水域污染快速响应无人艇系统”,已在地方环保部门试点试用。

---

🌟 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此次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盛会,更成为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节点:  
- 激发科学志趣:通过高规格、高水平的展示平台,点燃更多青少年对智能科技的热情;  
- 构建人才梯队:为高校“强基计划”、科研院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推动区域联动:上海作为主办地,发挥长三角科创一体化优势,带动周边城市形成青少年科技协同创新网络。

展望未来,主办方表示将把本赛事打造为常态化、国际化品牌活动,逐步引入国际邀请赛机制,并探索设立“青少年智能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优秀项目的持续孵化与成果转化。

---

✨ 结语  
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梦想的启航。在这片承载着江南水韵与现代科技交融的土地上,一群心怀星辰大海的少年,用代码书写未来,以创新定义时代。他们的每一次起飞、每一次决策、每一次协同,都在为中国智能科技的明天积蓄力量。  

> 正如一位评委所言:“今天他们操控的是无人系统,明天他们将驾驭的是中国的科技命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